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论高考的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个人和教育内部三个角度来审视,高考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形态。从社会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高等教育机会,预演分配社会机会,促进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充当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等功能;从个体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个体生存资源,提高个体享用能力和促进个体发展等功能;从教育层面看,高考还具有牵制教育目标和左右人才规格,充当教育指挥棒和评价教育质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教育”的社会基础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正在从发展中的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同样,我们的教育也正在从工业社会的教育走向信息社会的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教育”。本文不可能系统地分析工业社会教育和信息社会“新教育”的区别,也不否定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仅仅就“新教育”的社会基础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一、从生存空间的扩大到思维空间的拓展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根本性变化是什么,这是回答和认识“新教育”及其特点和性质的基础。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由于劳动工具的…  相似文献   

3.
从实践生产力理论出发,马克思论及了社会分层的来源、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层的异化以及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分层的理性存在,由之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分层理论。从实践生产力理论理解社会分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特征。以往从阶级的简单要素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观念,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荀子思想的独特价值只有从社会学角度观照才能凸显出来。其唯物主义的立场使其能够准确发现社会治乱的根源,并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分配的关系出发,解决社会矛盾,超越了从单纯道德修身出发来谈社会治理的局限性。其“以礼导欲”的社会治理方略切中社会矛盾要害,其“和谐”的社会理想虽缺乏终极意义,却可以支撑人类社会完成到达大同社会理想之前的发展与衍化。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是全方位的,也是多层次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社会性质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享有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社会矛盾上,从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在革命性质和任务上,中国革命从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主要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社会稳定问题,而从历史观的高度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欠不足。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社会及其发展,不可忽视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所以,从历史观的高度认识和研究社会稳定十分必要。一、社会稳定的含义与内容如何界定社会稳定,是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刘德海 《江苏教育》2014,(22):35-3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从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转向社会生活的多元实践。从性质看,应转为面向生活的社会课和德育课;从内容看,应转向可以民主探讨的各种社会现象;从总体模式看,应转为一种创生性的互动式课堂;从具体模式看,应转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探究式课堂。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形成对"社会人生"的终极思考,为他们将来在复杂的社会中追寻自由和本真的存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哲学)等三重维度进行过论证。但是,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以更为科学的用语,逐渐替代了“市民社会”概念。这种“市民社会”概念在哲学中的被替代,凸现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市民社会是在近代从政治杜会中分离出来,是从事物质活动的商品的经济社会。我国从未出现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的市民社会。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培育、发展和形成我国的市民社会为社会组织载体。当然,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冲突,规定着在培育我国的市民社会中,要注意克服其缺陷,用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的人民性调节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战后至今,美国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其间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也呈现以下变化:从单一服务到多样服务,从低质服务到高质服务,从低量服务到高量服务,从国内服务到国外服务,从边缘服务到中心服务。虽然中美两国国情和文化传统不同,但是我国也正在现代化路途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些特点对我国高等学校如何把握社会服务的改革方向有所启迪。(一)从单一服务到多样服务。为本地经济服务是美国高等学校的传统。过去,美国高校主要为工农业发展服务,向社会提供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和教师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  相似文献   

12.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乡土中国的社会变迁。从血缘到地缘,是亲密的乡土社会向契约的商业社会的变迁;“名实的分离”,是乡土社会的教化权力向现代社会的时势权力的变迁;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的自然经济向现代社会的计划经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说明了网络语言是一种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文化产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大众的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期刊应参与社会、深入社会 ,从社会的视角透视教育现象 ,研究教育问题 ,同时 ,从社会的视角探索期刊的特点及规律。教育期刊的社会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视角、教育文化视角和科技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的价值观日益走向多元化。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三种重要转型:第一,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民主法制从环境上保证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第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铸造着天生的平等派和自由思想,只有在平等和思想自由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第三,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为促进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从1996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小学开设了社会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让儿童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层面来认识构成社会的内容和形式,还让儿童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儿童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并以此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来看,都为达到儿童社会化这个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它本身的特征及其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教育的本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本章先从教育和社会的联系方面来探讨教育的本质。第一节教育和社会有机体一、社会有机系统和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失范的类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失范现象大量出现,可以分为5种类型。涂尔干从社会分工和工业社会角度,韦伯从文化结构角度,默顿从结构与功能角度对社会失范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行社会考试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深化社会考试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社会考试的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社会考试具有的行政性、市场性和准公共产品等属性,为改革和发展社会考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阐述了社会考试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创新发展社会考试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0.
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社会问题思潮,从近代的社会救济到现代的社会福利主张,从孤立的社区实验到民间的社会组织实践,以及相应的社会立法进行回顾和评析,既是为了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更是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