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荷花淀》与《百合花》艺术风格的异同姜波《荷花淀》与《百合花》两部作品创作年代,写作背景有所不同,但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有某种程度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通过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领略孙犁和茹志鹃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1.演绎时...  相似文献   

2.
《神曲》与《十日谈》中体现出但丁与薄伽丘两位文学伟人不同的幸福观。可以通过对《神曲》与《十日谈》创作背景以及对作者但丁和薄伽丘生平经历对比,从主客观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两部作品所体现的幸福观的相似之处与区别,及二者形成的历史与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3.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4.
陈白尘曾经坦诚地承认,自己创作的《升官图》受到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的“不可抗拒的影响”。我们将《钦差大臣》与《升官图》作一比较,确实可以看出《升官图》在风格上受了《钦差大臣》的影响。从比较中还可以发现这两部作品除相同之处,还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郭飞 《语文天地》2012,(24):52-5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一时之思、一时之作,而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陶渊明出身寒微,历次出仕,因不能适应官场的污浊虚伪,最终辞官隐退,躬耕田园。考察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及精神追求,可以发现,《桃花源记》的创作有着深厚的生活与思想根源。陶渊明生活的晋宋之际,士族制度极盛。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同属变形母题,都有作者的自伤自哀、讥讽社会的浓厚色彩.从美学特征、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是根据《马车夫之歌》改编创作的。丁善德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国家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时期,作品中包含了对新中国的憧憬,曲调欢快、明朗,洋溢着作者喜悦激动的心情。《春舞》是孙以强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西域特色的钢琴曲。《春舞》创作于1980年,作者应钢琴家刘诗昆先生的邀请到新疆采风创作,经历过文革冲击的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包含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憧憬。文章对《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演奏艺术特色,可以对两部作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乐曲,把握乐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归来》是法国作家莫泊桑188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上海屋檐下》是中国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3幕话剧,这两部作品既有惊人相似,又有明显不同,两相比较,《上海屋檐下》更深刻、更成熟一些。  相似文献   

9.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长生殿》是明清传奇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牡丹亭》创造了明代传奇戏曲的一个高峰,《长生殿》在继承了《牡丹亭》创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这两部作品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比较两个文本可以发现,《牡丹亭》、《长生殿》都以情作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实质,"大旨谈情"是两部作品的最大共性。然而分析作者题词或自序会发现,两位作者对情的看法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在《牡丹亭》、《长生殿》"以情为本"的基础上,也可看出明人和清人对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创作的两部少儿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战争语境,其作品创作与池田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有关,折射着他的和平思想,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代肖像画作品《忽必烈大汗像》与《杨竹西小像图》都重视写实,但两幅作品在创作目的、心态、手法以及创作主旨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倾向,而这与宫廷肖像画家和在野文人肖像画家的身份以及学识素养、作品的创作对象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国古典小说集《金鳌新话》与中国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都是明代瞿佑所著《剪灯新话》这一共同文学源头影响之下产生的两部伟大作品。虽然这两部作品都借鉴了《剪灯新话》的创作形式——借鬼寄托,但它们在创作心理、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作品审美表现等方面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这既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身份阶层文学家创作倾向的不同,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创作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费孝通先生的传统民族志经典《江村经济》和林耀华先生的实验民族志经典《金翼》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民族志创作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叙事模式也略显古板;而实验民族志却可以通过体例的创新——小说,使民族志的创作更加灵活,人物的刻画更加生动,所阐释的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和动态性特点。笔者试图找出两部民族志呈现出的不同特色,以及两部存在巨大差异的作品依然能够成为民族志代表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18.
孩提时代形象化的情绪记忆,常是作家的创作源泉。现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和萧红,都从儿童的视角抒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作品中都饱含浓浓的乡愁之思和凄苦的别离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无限怀念。但因两人的人生境遇各异,同是追忆童年、抒写乡愁,却造就了两部风格迥异的经典之作,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文坛之大幸。通过《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这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她们幽谧的心灵世界,把握同一时期大陆和台湾女性作家在创作上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9.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