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出示两幅图:(立体图形的下部被遮掩)……  相似文献   

4.
郑娟  宋恩堂 《辽宁教育》2001,(1):113-114
一、激发--明确目标   师:看下面组合图形(电脑屏幕演示①),并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郑娟  宋恩堂 《辽宁教育》2001,(2):113-114
一、激发--明确目标   师:看下面组合图形(电脑屏幕演示①),并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一、激发──明确目标 师:看下面组合图形(电脑屏幕演示①),并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再看一个演示②(展示将这个组合图形转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谁能根据这个演示很快地说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为什么? 生:(略) 师: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师:看书24-25页,看看本节课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叫做表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利用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相似文献   

7.
一、情趣导入电脑出示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景 ,配以欢快的音乐。师 :圣诞老人带了很多礼物 ,他让小朋友们猜猜这些礼品盒是什么形状的 ?猜对了就把里面装的礼物送给小朋友们 ,你们想得到这些礼物吗 ?(想 )这些礼品盒究竟是什么形状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评析 ]:好的导入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课的引入生动活泼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师 :(拿出第一件礼物———一盒墨水 )同学们看 ,这个装墨水瓶的盒子 ,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 ?生① :长方形。师 :他回答对吗 ?…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节84—8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的第一课时。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师:(用课件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生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评析: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在复习完常见的平面图形后,教师出示画在厚纸上的长方形)   师: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生:长方形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2.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搭建长方体模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3.借助长方体模型清晰、有序地描述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水平。4.运用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参与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梳理过程,感悟“知识整理”的方法与策略。2.创设学生实践的空间,提升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不同层次的质疑,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从而体验整理提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课前思考】在新授课上,学生已经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基本掌握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缺乏结合特征理解数据、结合实际寻找条件的经历,造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或者结论不全面等问题。不同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差异非常大,例如:学生虽然经历过长方体纸盒“拆”或“拼”。但仍然不清楚六个面(长方形)与文字中叙述的长方体长、宽、高有怎样的紧密联系。即使记住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遇到类似“抽屉的用料”等现实问题时,还会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在学生一一指出上面图形的名称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尔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 在新授课上,学生已经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基本掌握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缺乏结合特征理解数据、结合实际寻找条件的经历,造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或者结论不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数学九册五单元第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体"的概念.学生以前接触的平面图形简单而又直观,这时初次接触抽象的"体"的概念,往往有不少困难.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用画面表示出来时,学生不容看出物体的全部元素,想象不出物体的真实形状,从而影响儿童深入地学习.因此,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有以下建议.首先,应让学生通过对事物、摸型的观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准备一些空火柴盒,上课时,教师先让学  相似文献   

19.
<正>片断:1.情境感悟认识师:同学们,"五一"黄金周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出去旅游了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观光游览一下世界风光。伴着优美的世界名曲《回家》,同学们欣赏一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感受人类的智慧之后,再用数学  相似文献   

20.
田洁  胡中民 《辽宁教育》2001,(8):106-108
教学例1中的第(1)题   (投影出示教材中的红花图)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红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