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立登台。话音刚落,观众席就响起一片掌声。台下坐在第一排的冯小刚会心一笑。这就是他想要的,张国立式的主持风格。幽默、亲和,接地气儿。如果仅从张国立的开场来看,几乎符合冯小刚对一台“冯氏春晚”的完美想象。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3.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4.
在一本正经、很是深沉的同时.冯氏草根还是按捺不住地蹦蹿出来.彷佛是要让观众别忘了——导演是冯小刚[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2014央视春晚落下帷幕,主流媒体、网络声音褒贬不一,笔者试分析本届春晚的优劣。冯小刚曾任美工和编剧,也有多年的导演功底,但晚会导演与影视剧导演不同,晚会临场的调度、声光多媒体的运用等知识自成体系。冯氏想要打造一台融合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春晚,可谓具有雄心壮志,这一点,仅从冯氏春晚摄像机多机位设置和快速的画面切换就可以看出。多机位和画面切换,是电影拍摄制作的必须,给予观众观看表演的多种角度和景别,并且有重要的叙事作用。但笔者要说的,却是这种方式带来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6.
常华 《声屏世界》2006,(3):66-67
作为公众知情权的执行者和急先锋,媒体究竟应该如何行使“知”的权利,拿捏住“知”的尺度呢?在2004年《天下无贼》的一个发布会现场,制造了“冯氏幽默”的冯小刚导演在极力为新片做宣传时,并没有给各路娱记们什么好脸色,不仅如此,有一位娱记还险些被这位冯导搧了耳光。原来,让冯小刚大为光火的是这家报纸将他的住址报了个一清二楚,连日来不堪其扰。在这起事件中冯小刚确实有些不够冷静,但是回过头来反省一下,媒体是否把握住了“知”的尺度呢?我们不否认知情权是受众赋予媒体的权利,但知情权不能被无限放大,滥用知情权最终将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影蓬勃发展,冯小刚电影面向市场、服务受众的创意艺术,遵循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特点;华谊兄弟面向市场成功打造了冯小刚电影品牌,其运作机制和创意经济以及双方强强联手共创辉煌的创意之道,对探索当前电影企业的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的存在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无疑是独特的和极具研究价值的。在众多的阐述视域中,佛教不啻为对其人其作进行深度解读的重要维度,但也是迄今为止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维度。2000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中带有鲜明"佛教意味"的视听艺术创作渐成自觉,至当下已经显现出了不可忽视的风格魅力。而其中,佛教元素的传播和佛教情怀的表达不仅可以成为探讨佛教文化对冯小刚导演艺术影响的重要层面,而且能够由此窥及到当代中国电影文化中多元思想的存在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王媚 《今传媒》2023,(3):99-101
“冷幽默”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它是在本土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中国人特有的幽默方式。“冷幽默”是含蓄内敛的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用幽默的语言形式道出荒诞的本质。“冯氏”贺岁片用“冷幽默”隐喻当代社会中一些荒诞不合理的现象,而“荒诞”源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矛盾。审美形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缩影,从冯小刚电影中“冷幽默”审美形态的特点,也可以透视出别现代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师晶 《新闻世界》2010,(6):39-40
报纸的报头常与书法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具艺术特色。本文分析了安徽报业几大平面媒体的报头设计和风格,阐述了报头设计与报业品牌与风格定位的关系,认为"徽派风格"报业品牌之所以独具特色,明析清爽的报头文化和报头视觉体系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播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必要性和方法入手,阐述了随着广播事业的迅速发展,播音主持人的个人素养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对如何开拓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的分析阐述了做一名播音主持风格贴近节目,以及集采编播能力于一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阐述播音员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将新闻的"播"与"说"这两种播音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的故事》续集,共3集,这部电视剧由冯小刚执笔,它保持原剧的风格特色和人物鲜明的个性,并在内容上增加了1996年发生的人们比较关心的如打捞中山舰、’97香港回归、国安足球队等社会热点引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机》的首映式上,有记者问葛优、张国立、冯小刚、刘震云这些成功的男士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片中的麻烦而用手机说谎时——几乎所有的中年男人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 《手机》所揭示的中年危机,正是冯小刚们的中年危机。冯曾私下对朋友说,在《手机》中,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按照老板的需要出炉的又一部冯式风格的贺岁片而已  相似文献   

14.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重审自2007年以来的七年中对冯小刚电影的研究,并从文献的数量、学科和质量上进行了分析,其中特意提到了官方背景对此研究的影响;回顾了这七年中产业环境、创作环境的变化对冯小刚创作的影响,特别是由冯小刚带来的主旋律外化问题,以及新媒介环境的电影逻辑;最后,将今天的冯小刚置于"回归与螺旋"的体系建构中予以阐释,强调其今天的意识形态属性,并对电影学界未来如何进行冯小刚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13):88-88
葛优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最近,"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0一2011"在京举行,葛优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获奖者。冯小刚在为其颁奖时直言"葛优在我心里就是东方的卓别林"。葛优则称得奖有压力,以后更要好好干。  相似文献   

17.
当<海底总动员>、<黑客帝国>、<特洛伊>、<蜘蛛侠Ⅱ>等影片风靡全国,吸引越来越多国人眼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是好莱坞全球化策略的胜利抑或是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一个个年底岁末,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翘首期盼冯小刚的贺岁片,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不过如此"却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冯氏电影时,我们是否想到这是文化大众化和品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寇焱  董浩 《兰台世界》2015,(4):153-154
彩画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本文对清代彩画的构图、纹样和色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涵与潜在的审美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西溪,是一座美丽的杭州西郊湿地公园,它伴随着"非诚勿扰"的播出而名声大噪;而西溪之畔,同样有一个在近几年在传媒业界迅速"走红"的华数集团坐落于此。世人都称赞浙江人聪明,西溪靠着冯小刚的电影大红大紫了一把;那么华数集团"走红"的秘密又是什么呢?近日,本刊记者赶赴杭州,专访了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副总裁赵志峰博士,从"网络、业务、产业"三个维度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对话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香港进入内地到冯氏贺岁片的兴起,贺岁片概念从无到有并培育出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2007-2008年度贺岁档期国产影片在内地市场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上海联和院线以自己的实际运营情况来解读此间贺岁片市场的特征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