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歧路灯》程度副词"极"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状语的"极"在清代中期以后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其原因是:"极"的复音词形式"极其"、"极为"、"极端"等在某种程度上分化了"极"的使用;清代"最"与"极"的界限不甚分明使"最"可以兼有"极"的部分功能;与"极"同属于一个程度量级且与"极"界限不甚清晰的副词"很"、"非常"等在清代渐趋活跃,对"极"的使用形成挤压;作补语的"极"对作状语的"极"功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副词"怪、很、十分、太、非常"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副词比较是词语比较中的难点,"怪、很、十分、太、非常"几个词作为副词使用的频率较高,也比较容易混淆,因此需要对这几个词进行比较.这几个词在表示程度高低、修饰的词语范围、否定形式和否定词的位置、否定词意义以及这几个词的重叠形式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日指示体系有三项和两项之分,造成指示词互译的不对称现象颇多,给日汉学习者带来了很多麻烦。本文沿着前人的研究方向,分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视点"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可及性理论出发,对中日指示词的总数不对称性和互译不对称性成因进行考察,得出日语倾向于可及性低的对立型谈话类型,汉语倾向于可及性高的融合型谈话类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词性、词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多/少的对称与不对称性,我们发现不仅‘多/少’+名/动/形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其构成的粘合短语很多/少、不多/少也会有对称与不对称之分。通过分析,简要的说明了与多少相关的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学术成果评价过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学术评价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学术腐败的产生部分源自学术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了解决学术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策略:强化信息公开,使学术研究的信息真实、全面、有效;建立对研究主体的声誉奖惩制度;建构研究主体与团体"激励相容"的学术评价制度;加大对研究主体"初始信息"评价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四字格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大量的四字格,该文从不对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构成时所含语素的多少、词的数量、内部结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对称性四字格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聘教师过程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以后,引起了对教师的突发性需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高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岗位风险、效益风险、品德风险和契约风险。要顺利完成招聘教师的任务,就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使之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实际招聘过程中,防范这些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信息的对称程度;第二,运用科学的招聘程序;第三,建立合理的学校内部制度。  相似文献   

8.
于娟 《英语广场》2015,(7):53-56
修正后不对称模型说明了双语者的跨语言加工应当呈现不对称性。最新解释表明启动词和目标词语义因素不对等导致了跨语言加工的不对称性。实验通过对两位数字的加工实现语义对等,考查英语水平对跨语言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很”、“非常”和“十分”三词在语言运用中存在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这种不对称性分布的原因主要和它们虚化的时间以及虚化位置有关,。一般来说,虚化的时间越晚,其口语化越强,使用率越高,分布范围越广;虚化的位置也对它们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1):102-104,120
程度副词"极"是绝对程度副词。本文从三个平面理论入手,对"极"和英语对应词very进行研究。句法上,详细分析句法分布组合情况;语义上,分析语义内涵和语义指向;语用上,分析语用色彩、句式和句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不一与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程度副词+形容词”;一种是“程度副词+不+形容词”。第一种情况的程度副词一般为深度绝对程度副词,整个结构表对深程度的削弱,形容词一般为褒义词,有委婉口气;绝大多数的程度副词都能进入第二种情况,其中的形容词一般也为裘义词,当为深度程度副词时,表加强否定,有讽刺之意;当为浅度程度副词时,表委婉口气。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一些常见成语的误释主要有三种:一、忽略成语的历史演变,如臭味相投、夫唱妇随、一丝不挂和沾花惹草等;二、误释成语的语素义,如独当一面、结发夫妻和肩摩毂击等;三、漏释成语的词素义,如抱薪救火、深宅大院等。《现代汉语词典》应对这些解释加以修正,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3.
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对《搜神记》"有"字句的语用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有"字句的特点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很+adj”组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其作用主要是做谓语。其中,“很”通常被看作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但“很”在做谓语的“很+adj”结构中并不一定起加强程度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形容词的特点和副词“很”的虚化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并总结“很”在做谓语的“很+形”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样"与"不一样"类比较句在比较点的构成及出现情况、前面能出现的修饰性词语、语义类型等方面是不完全对称的。"一样"后面的比较点可以由多种类型的词语充当,而"不一样"后只能出现表示积极义的单音节度量形容词;由于"一样"与"不一样"的语义差别,它们前面能出现的修饰性词语也有很大不同;"一样"句可以表示比较,也可以表示比喻,"不一样"句只能表示比较。不了解二者的不对称性,是留学生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类义词的融合现象,即:最初具有分布对立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类义词,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后,只有一个得以保留,另一个不再具有独立的使用环境,只能作为一个语素和融合者共同出现在同一个使用环境中。“肌肉”义的“肌”和“肉”的融合过程就是类义词融合现象的表现。类义词融合现象的产生大致是思维经济原则、认知因素、语言符争的任意性以及词汇的丰富和发达等方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程度副词12个:“极”、“最”、“至”、“太”、“大”、“甚”、“殊”、“弥”、“益”、“愈”、“逾”、“滋”。其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程度副词与其它先秦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周文献中“否”、“丕”和“不”三者之间的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较复杂。西周金文有“不”和“否”,“丕”义通过“不”来表示;除了“不”作否定副词外,“否”也用表否定副词“不”。传世文献的《尚书》、《逸周书》中的“否”、“丕”、“不”三者皆出现,意义和用法已基本分开;《诗经》、《周易》只有“不”、“否”,《诗经》中“丕”的意义通过“不”表现。  相似文献   

19.
简帛医籍所记的药学词汇丰富而繁杂,包括药物名称、药物量词、炮制词语等类别.不同时代的医药文献,其药学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通过对简帛医籍药物名称“菽”和“豆”、“蓡”和“参”,药物剂量“匕”和“刀圭”、“斤”和“两”以及炮制词语“咀”和“哎咀”、“卒其时”和“卒时”在简帛医籍中的分布比较,探讨其时代特征,从而为简帛医药文献的时代研究提供语言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