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些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青年读者不熟悉目录学,整理古籍要懂得古籍目录学。古籍中有繁体字,繁体字中还有古体字。不仅如此,古籍中还有行书、草书,整理者认识不多。这是一个大问题,要整理古籍、整理稿本,不识字怎么行?稿本和亲笔尺牍,都是  相似文献   

2.
摄影二三事     
走上摄影这条路是10多年前的事了。当初见人家搞摄影觉得很好玩,既浪漫又有情趣。经不起诱惑,自已也买了一架相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拍一些生活照片。先是把照好的胶卷交到照相馆冲洗,经常要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照片。因为受不了这长时间的等待,我下决心自己学习冲洗胶卷。有一次,与邻居同去春游,拍了许多镜头,回家后急忙兑好买来的冲洗液,用两个大碗分别装好显影液和定影液,按照书上的程序显影、定影,忙活了半天,胶卷冲出来了。可是等照片印出来后,我和邻居都傻了眼,这哪是照片,分明是底片,头发是白的,脸反而是黑的。大家啼笑皆  相似文献   

3.
正八十开外的邓伟志称自己是"三八式",因为他生于1938年。可是更多的人却喜欢称这位曾担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的老人为"四多学者",因为他"发表文章多,被各大报刊转载多,新观点多,引起争议的多"。"邓三论"之初1960年,邓伟志从上海社科院经济系本科毕业,先是分配在上海社科院学习室工作,后调入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研究室学习组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社会和研究列宁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包尔汉1949年1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9月26日带领新疆省政府通电宣布起义。1991年,他以95岁高龄离开人世。我在新疆时曾与包尔汉有过交往,追溯往事以致我的深切怀念!一1936年,新疆督办盛世才提出"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和平、清廉、建设"六大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外和内地人士投奔新疆。我从东北的哈尔滨来到西北的新疆省会迪化(即现在的乌鲁木齐市)。  相似文献   

5.
6.
我从事基层业余通讯报道已经三十二个年头了。接触、接待的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不下数百人次。其间,“拜”了许多老师,也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以新华日报记者刘峥同志给我的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7.
笔名“张恨水”的由来老报人、著名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1894年生于江西南昌,少时酷爱文学,尤喜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其中“恨水”二字作笔名,意在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莫让年华付水流。“新民报三张”张恨水1923年在北平办《世益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含  相似文献   

8.
听毛毛细说父亲邓小平 2000年7月初的一个早晨,我从广播中听到一条消息:由毛毛(邓榕)撰写的新书《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即将出版。据介绍,这本新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记述了邓小平在“文革”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回忆了她家庭的悲欢离合,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一)我走上编辑生涯,是在1962年,组织上派我到《山东教育》的杂志社任主编。派我这个差事,据说是因我常给《山东教育》写点东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的缔造者之一.徐向前在鄂豫边征战多年,曾组织和发动了黄安战役,在黄安(现红安)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红安籍老将军康先海当时是徐帅的警卫员,他给家乡红安县档案馆寄来了一份近八千字的珍贵资料<回忆战争年代徐总的生活片段>.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将军对老帅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1.
1936年冬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爆发的抗击日伪武装侵略战争,是激成“西安事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次年“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全面抗战的前奏。经过“一二·九”运动锻炼的平津爱国学生和全国人民曾纷纷以积极行动支援绥远抗日战争。我当时是燕京大学新闻系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就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我和新闻系另外6个民先队同学受学生会之命,护送全校师生捐赠的一批慰劳前线将士的物资去绥远。由于我们都是新闻系学生,所以就把这个小团体称之为“燕大新闻系绥远前线战地  相似文献   

12.
海客甲 《出版史料》2008,(3):101-102
邵宇(1919~1992),辽宁丹东人。先后入沈阳、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早年从事新闻工作和美术创作,建国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主任和《中国分类美术全集》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有《邵字画集》和《上饶集中营》等多种速描集。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四月至九月,我作为新华社赴柬埔寨记者组的一员进行摄影采访。我们长途行军,跋山涉水,足迹遍及长达八百多公里的民柬联合政府三方营地、硝烟未散的战场和根据地里的新村,用图片报道柬埔寨军民抗越救国的生动情景。丹纳则猎影位于马德望省诗梳风以南的丹纳则地区,是越军和民柬国民军多次反复争夺的战场。仅我们向丹纳则出发的头一天,越军就向丹纳则发射了三百多发炮弹。前方枪声刚息,后方师部就通知我们整装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0月,民盟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日下午,我陪伴赵超构、陆诒同志特地去木樨地,悼念原国家出版局局长、民盟中央参议委员陈翰伯同志,慰问他的夫人卢琼英同志。听卢大姐告诉我们翰伯同志逝世的情况。翰伯同志是1988年8月26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的,享年74岁。“文化大革命”期间,翰伯曾遭到残酷迫害。“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复出担任国家出版局局长。他为横遭践踏的中  相似文献   

15.
郑振译同志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藏书家。他的生前友好都叫他“郑公”。本文追忆郑公二三事,对其高尚的情操与品格有真切动人的描述,是研究郑振铎同志生平的极好材杆。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郑振铎同志的情景。那是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底的某日,下午一时许,我与黄庐隐、王世瑛、陈璧如、刘婉姿、钱丞走出校门,坐了人力车,直奔福建会馆,参加福建同乡会。当时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的福建同乡,只有我们六个人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当记者,工作环境远不如国内,经常受到驻在国各种复杂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采写一条看来是普普通通的新闻,有时却要你使尽浑身解数、急出一身大汗,才能完成任务。在国内当记者,一般来说,采访对象都是“自己人”,凡事好商量,一次采访不行,可以两次三次。要到什么地方去,要看什么企业、设施,找什么人谈话,相当自由,如果遇到政府发表重要文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一般可以提前拿到文件和讲话稿,采写新闻比较从容。但在国外采访就不同了,作为一名常驻“外国记者”,处处“享受”的是外国人的待遇。记者活动要服从驻  相似文献   

17.
黄克诚将军眼睛高度近视,在战斗中又每每冲锋在前,所以,经常是险象环生,但他又每每勇敢机智地冲出了险境。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对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  相似文献   

19.
湘文先生来信,谈到今年是颂华先生诞生的九十周年,我才想起,颂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六年了。俞颂华的名字,今天的青年人也许不完全知道了罢,但在旧中国的新闻界,他却是一个很有点口碑很受人尊敬的长者。在新闻史上,他是有一定地位的,他是不应该被忘却的。颂华先生从事新闻工作垂三十年,担任过申报、星洲日报、光明报、广西日报、大刚报等多家报纸的总编辑、代理总编辑,时事新报的《学灯》、《申报月刊》《申报周刊》以及《国讯》等刊物的主编,运笔如椽,言满天下,毕生的业绩,是非常丰富的。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最值得注意和最有影响的,我以为还是这样几件事,印:一、主编五四时期的著名副刊《时事  相似文献   

20.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团长荣光是一名地道的军事干部,但他在抓新闻报道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一天,一位报道员写好一篇连长贾化友安心工作立新功的稿子,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擅自把贾连长5次荣立三等功写成8次,团长看到后就问报道员,为什么这样写,这位报道员很随便地说:“这是为了增加稿子的分量。”荣团长一听,当即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把失实处改正后才让他寄往报社。荣团长爱看报纸在全团是出了名的。今年3月份,他发现军区报纸上很少有本单位的稿子,就到宣传股了解近期的上稿情况,发现了刊稿的篇数倒是不少,但都是写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