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玲 《小学语文》2010,(1):61-62
一、起个漂亮的作文题目 《“为什么”妹妹》,多好听的名字啊!读者一见题,就想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妹妹。为什么叫“为什么”妹妹?有什么样好听的故事?于是,就乐于往下看。看来,给自己的文章起一个漂亮的名字是很重要的,那么,好听的名字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2.
上次“眼镜”的这句“下面一课,是你们谁来领着大家来点儿真的吧……”,几个人真还有点绷不住劲儿了,包括“肥仔”在内。“来吧来吧!咱们一人来编一期,看谁排得又快又漂亮,打个擂  相似文献   

3.
还有36个     
一看“谪”字,不少人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甚至不由自主背出“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在“谪守巴陵郡”里,“谪”读zhé,古代官员降职或调到边远地区称“谪”。好像上过中学的人都能说出这些来。可是,这个“谪”,对于我来说,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方块字了,一看到它,我的头就一下子大了,这个“谪”字也就跟着大了起来。我念书时,没有学过这个“谪”字,没等见到《岳阳楼记》,就停课了,那叫“文化大革命”。到了乡下,无聊时多,就寻找有字的东西看,遇上了半本旧课本,其中就有《岳阳楼记》。那时没有人管着,我…  相似文献   

4.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曹刿论战》是传统篇目。有很多人被题目中的一个“论”字所迷惑,把段意归纳成:一论求见的缘由;二论战前的准备;三论战争的具体经过;四论取胜的原由。甚至还把全文归结为文章意在一个“论”字,处处紧扣一个“论”字来写等等,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是一篇议论文。《曹刿论战》是从《左传·鲁庄公十年》中摘录下来的,“曹刿论战”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来正面表现曹刿的卓越见识和军事才能,侧面衬托鲁庄公以国事为重,虚心听取下层意见的作风。从这点上讲,《曹刿论战》不是议论文。类似《曹刿  相似文献   

6.
是“带”还是“戴”?湖南岳阳邹武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课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风来啦!雨来啦!姐姐带着斗笠来啦!”一句中的“带”字,有的学生说是别字,应改为“戴”字,老师粗略地看了一下,就肯定了学生。理由是:文章描写了三幅风雨图。“...  相似文献   

7.
董武同志在《<曹刿论战>申的“论”》一文(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六期)中,指出“有很多人被题目中的一个‘论’字所迷惑”。把全文归结为文章意在一个‘论’字,处处紧扣一个‘论’字来写等等,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是一篇议论文”。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按照记叙文的特点去处理,而不能只扣一个‘论’字”。  相似文献   

8.
错出的美丽     
赵龙 《江西教育》2007,(6):45-45
教完《长江之歌》,我发现很多同学在默写课文时把“赞美长江”的“赞”字写错了。“赞”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两个“先”.这一眼就能看出来。可学生们错就错在这两个“先”字上.因为第一个“先”字悄悄地在笔画上作了变形,最后一笔换成了竖提。这一小小的不同稍不留心就会被忽视.我们班的那些个马大哈即是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中第四册语文《订鬼》练习题,要求学生给《论衡·论死篇》加标点,并作口头讲解。《古诗文译注》是这样加的标点: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译文是这样:(自从)开天辟地,有人以来,寿终而死(的)和中年(而死)、幼年夭亡的,要以亿万为单位来计算。……这本书把“若”字译成了“和”字。还有一些教学参考书,把这个“若”字理解成“假如”。因此译为“假如中年死亡的就有亿万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四册《庄暴见孟子》中有几处涉及到“今”字:“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对于这几个“今”字,人们在理解上向来有分歧,而课本上的注释却未作明确解释。所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径取“今”的本义:“现在”。这样解释,从行文看似乎并无不顺,但却经不住仔细推敲。“现在”是此刻、目前之意。如果把上引几处的“今”字译为“现在”,则就肯定了说的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事,但《庄暴见孟子》是孟子通过设喻的方法,从“齐王好乐”这个基点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  相似文献   

11.
王晓洁 《学语文》2006,(6):6-27
《考试大纲》规定,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比较近两年的命题发现,今年命题更突出了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两个考点的考查,即考查“文章是怎么写的”和“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从题目形式看,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有何用意”的题目较多。回答这类问题.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本文试就散文阅读,列举几种类型,剖析它们的解题思路,归纳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年夏天,我去报刊亭买书,听报刊亭的叔叔说最近来了一本叫“小溪流”的杂志,卖得非常好。我一看,价廉物美,很划算,就马上买了一本。翻开一看,真精美呀!封面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封底还有明星小档案!我想,里面的文章应该也不赖吧。才翻到目录,我就被文章标题深深吸引了,梦幻广场、阳光号角、悄悄话信箱……就像好吃的零食一样!从此,我和《小溪流》就成了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好伙伴。这几年来,它伴我成长,为我的学习增添乐趣,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班上办“图书角”时,我把《小溪流》捐了出来,希望有更多人来翻阅它!长沙市育英小学张…  相似文献   

13.
团市委发出全市学生参加全国“创造杯”活动之后,我就引导中队委员发动队员们提设想.有的提出“学做小花匠”;有的提出“做小幻灯机,放映科学新闻”;有的提出“学点营养学,让身体长得更健美”……说来也巧,那些天,我鼻子上长了个浓疱,经激光针灸治疗很快就消失了.同学们问起治疗的经过,都感到激光太神奇了.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开个“探索激光奥秘的中队会”,这一设想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 队员们行动起来了,有的访问老师、校长,有的访问家长,有的去收集资料,没过三天,同学们纷纷从《科学画报》《科学试验》《十万个为什么》等十来种书报里剪来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论潘金莲     
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几百年来,在枝节问题上,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在总体上,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淫妇”的形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书中第二十四回的标题上就明白地写着:“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到了李卓吾时,他在《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中夸赞作者刻划这一人物时说:“传神传神,当作淫妇谱看”。“说淫妇便像个淫妇。”这是文艺批评家的看法,也是较早的“淫妇论”。一百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  2000年第 18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刊登了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一文。该文指出了有关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遗憾:“从讨论的旨趣看,就语文谈语文,或者就语文教学谈语文教学者居多”;同时也指出了语文研究自身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研究,主要还是教学法研究,甚至是语文研究,这即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语文教材教法研究。”由此,该文呼吁“语文教学改造必须选择反思之路,有必要站到语文之外、之上来反思……”这所谓的“之外”、“之上”即是指语文教学的邻近学科、上位学…  相似文献   

17.
示范的魅力     
“好漂亮的字啊,真是棒极了!” “真美啊,简直像印的一样!”…… 同学们望着满黑板的“三笔字”啧啧称赞,羡慕不已。黑板上,是我预先准备好的“三笔字”:现代诗《瀑布》(钢笔字)、唐诗《游子吟》(粉笔字)、唐诗《静夜思》(毛笔字)。说实在的,近一个时期学生的作业书写极不规范,一个旨在激发学生书法兴趣的主题队会早在我的酝酿之中了。 “同学们,黑板上的字有什么值得你们称赞的呢?”我佯装不解地问。 “端庄大方!”“搭配合理!”书写流畅!”“有棱有角!”……同学们各抒己见。 “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写一手这样的好字…  相似文献   

18.
王再平 《湖南教育》2004,(12):28-28
老舍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每个字的声音……随便你拿李白或杜甫的诗来念,你会觉得口腔是舒服的。”如郁达夫的《古都的秋》中:“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以上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上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先看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字: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2.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画杨桃》上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看”是一个多音字,在上面句子中读“kàn”,意思是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在《画杨桃》这篇课文中,有好几个句子中都含有“看(kàn)”这个字。  相似文献   

20.
《论佛骨表》是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杰作。《陈情表》我们在中学教材中已颇为熟悉,也是“以情动人”的名篇。《论佛骨表》与《陈情表》同属于“表”,即奏疏、奏文,是臣民写给皇上的文书,用当今的文体框架来衡量,就是公文文书的“上行文”文本,有其固定的读者对象,那就是皇上。作为奏疏的“表”文体,具有共同的文章结构形式,诸如开篇的“臣……言”,篇中的“伏惟……”,结尾部分的“谨拜(奉)表以闻”。犹如今天公文的基本格式一样,必须严格遵守,不可越雷池一步。也就是说,这两篇文本文体结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