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寓言6则     
你怎么看一个人,那人可能会因你而有所变,你看他是宝贵的,他就是宝贵的。一份尊重和爱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所以朋友们,不妨用心地看待这个世界,用心地去尊重每一个人及自己,你将会发现,自己及周遭的人都有着无穷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文川对话录     
1.您如何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 答: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你,你也应该去创造一个世界。 2.您对社会上的恶习如何看待? 答:你看到了这个社会有恶习, 还应该看到自己身上也有恶习。 3.这个社会的恶习如何清除? 答:这就要靠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社会的恶习不是天生的,在某一种程度上讲是人为的,只有靠大家共同去努力克服。 4.那么我个人的恶习如何清除?  相似文献   

3.
<正>得到帮助的人再去帮助10个人,这是对帮助者最好的感谢;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10个人,想以此找到最想见的"母亲"。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竟如此深沉,可爱可敬!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  相似文献   

4.
《教育艺术》2006,(3):41-41,40
1.您如何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 答: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你,你也应该去创造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大概每个孩子都幻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爸爸妈妈多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要遵守多好!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多好!小巴勒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世界上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可是他发现,当一切遂了自己的意,他并不快活。他想念妈妈和爸爸,想念自己的伙伴们,没有他们,日子实在太过冷清,甚至不成为生活。他需要他人,需要帮助和关怀,有了这些他才会快乐——人人都需要他人,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自由,但并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是没法儿生活的。这篇童话所表达的意蕴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思考的命题,它所表达的思想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李伟 《高中生》2008,(3):50-50
你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世上有一项非你莫属的任务等待着你去完成。没有人可以取代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果你没有进入自己的角色,这个世界便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只有在感受到这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压力时,他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生命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府鱼状元     
如果非要让他说出自己有什么习惯,刘汉元可能会想半天,然后告诉你:“每年都必定去几次国外。”这可不是摆谱,就是或参观或考察的这种方式让通威可以代表中国的发展水平去面对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优秀企业。刘汉元解释说:“你只站在一个局部地方很难有这种心态,走出去,无论是看到落后的,还是进步的,对你形成一个全局的观念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是的,心态这个词在刘汉元嘴里出现频率很高,也被他用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信念是我们透视这个世界的窗口。它们分享着我们生命中每一个观点。当你从这些积极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会开始接受一个更加乐观丰富的观点。一些能够立刻从中获益的观点。1.你是自己的主宰有一个古老的苏非故事,一个人,他的邻居看到他深夜在路灯下搜索家里开门的钥匙。这位邻居就帮他找,可是一无所获。最后,邻居问道: “你在哪儿弄丢的?”“家里,”这个人回答。邻居大惑不解。如果这个人最后在家里丢了钥匙,为什么要在路灯下找呢?“因为这里有灯光啊。”这个人答道。想象一下你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感和意识。试图向别人询问对你人生目的的看法就像是在路灯下寻找  相似文献   

9.
平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写作文不仅要写人、写事、写物,也要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用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作文中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情,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你想过用其他人的眼光甚至是动物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吗?还有,你能设身处地地为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想想,看看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其他物体,这不是拟人吗?”其实这不是拟人,拟人是把动物或其他东西想象成人,想象它们有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在动物或物体上涂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华人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无独有偶,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也有这样的独自:“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地狱。”天堂、地狱,千差万别,为何同时用来形容美国?前不久,我走进这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国度,以一个老的目光审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便有了如下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爱心项链     
这是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故事。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万分焦急,如果不能及时离开这里,他就只能被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六年后…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感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我们的青春,用汗水换来我们的美好今天。然而,父母毕竟跟我们有年龄上的差距,他们成长的时代会在他们身上烙下鲜明的印记。因此,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就会与我们产生冲突。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代沟。代沟也并非是不可化解的,就看你站在鸿沟的一边是怎么做的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是如何看待代沟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应聘采购职员,可口可乐的人力资源经理有些迟疑。因为这个人的硬件、经验、测试都不错,跟他谈的时候因为他是应聘,他会尽量地配合你,所以感觉也不错,但他的个性就不太容易看出来。在公司的活动中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公司安排一批在面试中表现较好的人逐一进去展示,请等待的人选到公司的博物馆去参观,这时候人力经理发现他不跟大家沟通,自己游离在外,觉得他的个性不合群,就把他淘汰了。因为虽然从技能角度是可以的,但跟整个团队的文化、气氛不融合。作为采购人员这样的个性不适合。  相似文献   

14.
人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自己,这里有一个态度问题,也有一个方法问题,涉及到的常常是近乎于哲理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态度就是要以积极的人生观去看待自己;这种方法就  相似文献   

15.
你若跟他差不多,他不敬畏你。你若不如他,他更不敬畏你。当然了,你比他强,若这种强大,与他关系不大,他还是不敬畏你——这就是有些国人的敬畏心。每一个生命个体,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原本纷繁而复杂。然而,在我们辽阔的心底里,却浓缩成了这样几个字:有没有用。是的,我们似乎只喜欢敬畏有用的东西。即使是信个鬼,敬个神,也仅仅是因为这些会对自己有用。若是没用,多厉害的鬼,多大的神仙,也可能吐一口唾沫,再一脚踏上去——我要说的是,中国人似乎并不缺胆量。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朋友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想’是最自由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去‘想’"。他还说:"如果一个人放弃去‘想’,这个人就放弃了快乐的权利。"说这话的是我的挚友,可是我不同意他关于"想"的这种说法。因为只有"想",才是最不自由的。你可以去想你高兴去想的每一件事。你可以去想你是孙悟空,你可以去想你是秦始皇,你甚至可  相似文献   

17.
Metaphor(隐喻)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隐喻的机制,这种机制与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语言和符号象征成为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完整模式,人把自己变成了整个世界;隐喻在被使用的同时,它复活了自然中人的形象,也复活了人身上的自然;隐喻的指称实际上是指称的指称。  相似文献   

18.
起点     
在生活中,有的人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有的人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痛苦。这很自然,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只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仅仅是一个起点。起点,是看待生活的一种眼光,是介入生活的一种态度。有了这种眼光,有了这种态度,你便会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你便会更好地去把握一生中仅有一次的生命。在你为成功而欢呼时,请不要忘记,这只是一个起点,在前面还有更远的路,还有更美的花,需要你去开拓,需要你去采摘。在你为失败而流泪时,请不要忘记,这也  相似文献   

19.
孙悦 《中文自修》2006,(12):29-29
文字有味道吗? 平心而论,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们每天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光是“作秀”、“博客”、“灌水”、“超女”这些时代新词汇就弄得人头发晕脑发胀,谁还会去注意这个字用得到底对不对?以至于有的饭店会堂而皇之地挂出“营养直达你的心脏”这种杀气腾腾的广告。但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去关注这个问题,也有一个人会去关注它,这个人就是郝铭鉴:他的两只眼睛就像探测仪似的,在一切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广告牌、路牌、店名、宣传栏甚至招贴栏上扫来扫去。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朴素的梦想:做一汪活水长流的小池,坚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有一两个、三五个学生走过来,轻轻地告诉我:"老师,谢谢你!你启发了我的梦想,帮助我实现了梦想!"一个幼儿班的课堂上,老师要求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一个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梦想,就问同桌的孩子,同桌的孩子有好几个梦想,就送了一个梦想给他:自己一定要到埃及去旅行。这个梦想就在这个小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