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映红 《教师》2011,(22):88-88
我国自199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出现数学应用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应用题已然成为了高考的"常客"。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用题的考查已成为高考数学的热点问题。坚持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理念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杨通文 《贵州教育》2014,(11):23-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于是我在教学中积极链接生活素材,努力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教师就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悟、体验数学的魅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邵刚 《考试周刊》2012,(5):92-9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心理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吴瑞英 《考试周刊》2011,(27):88-8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励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才可以将有效体验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陈广萍 《成才之路》2011,(28):72-73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组织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新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力图按照《标准》所提出的"活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通过数学课的组织给学生自读、自悟、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体验了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谈谈多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加强估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估算...  相似文献   

15.
曹振荣 《海南教育》2014,(16):48-4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其中"认真听讲"是这次修订后增加的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却时常发现以下现象:现象一:"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小手林立。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提起阅读,人们很容易想到语文阅读,很少有人想到数学阅读。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可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属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马相伟 《成才之路》2011,(21):71-7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前思考搭配中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上都将"全面、有序地思考"作为搭配中的学问,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追求。通过对本课的深入思考后,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这个问题时,我尝试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的模型思想,因为"搭配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乘法模型。  相似文献   

2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讨论"深信不疑。不过今年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一课后,我改变了看法。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等底等高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