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训教师的“获得感”指立足教师视角,关注教师主体参与,突出教师通过培训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及由此产生的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所得所感为参训教师持续性、连续性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在庆阳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采取了“全方位、多元化、螺旋式”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与提升教师获得感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阶段逐步探索培训路径,实现培训目标,积极促成教师在能力、情感和自我实现方面真正意义上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力度,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明显增多。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否让参训教师满意,是衡量教师培训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教师培训机构的视角,对广州市的中小学参训教师的培训学习满意度展开调查,对参训教师的满意程度进行了分析,并从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促进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提高参训教师满意度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教师教育的培训管理中,对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在培训中,以参训教师为本,互为良师益友,共建和谐课堂,实现双赢,初步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作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乡村教师培训方面仍存在“城市化”“粗放化”“低效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教师参训的热情和培训的质量。有鉴于此,文章结合宁波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做法,基于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特点提出“直线前行式”“弯道超越式”“专家提携跨越式”“授之以渔式”“借力驻点式”等五条培训路径,最终实现对乡村教师“精准培训”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英国救助儿童会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项目已实施了两年,由于培训使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培训,针对性较强,极大地调动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对培训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的送培情况和教师参加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对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影响培训长效性、延展性和参训的积极主动性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制定合理的送培规划、建立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做好训前准备、延展培训成果等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一部分教师参训后,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课堂教学还是老样子,实践操作机掖模仿、生搬硬套。这些“症状”告诉我们,教师培训中存在“消化不良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参训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陕西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培训单位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参训人员遴选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老化,培训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之后,就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师资培训与人的健康营养一样,要“主食”与“杂粮”合理搭配使用。“主食+杂粮”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以及培训者的擅长而定。在培训实践中形成的“培训机构出(菜)单,学校教师点(菜)单,教育局买(菜)单”的教师教育的“主食+杂粮”三单师资培训机制,符合教师所需.又发挥了培训者的长处,教师参训率高,效果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于忽略了参训教师的个体特征和差异等因素,不能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未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本文从强调参训教师个体性的角度出发,用模糊识别方法对教师进行归类,力求为参训教师安排最为合理的培训方案,以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于忽略了参训教师的个体特征和差异等因素,不能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未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本文从强调参训教师个体性的角度出发,用模糊识别方法对教师进行归类,力求为参训教师安排最为合理的培训方案。以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报》报道,为切实提高“双语”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于2007年春季,在原来一年制培训基础上全面启动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将为参训教师创造充足的参与“双语”教学实践机会,强化提高其汉语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校本培训成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它满足了“新课改”教师全员参训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要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校本培训应以教师为本。那么,应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成人教育》2011,(3):49-49
2011年1月19日,“国培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结业式在京隆重举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培训处处长唐京伟等出席了结业式。27个参训项目省市分会场、475个参训项目县的学员以视频会议和直播、点播的方式远程收看了结业典礼。  相似文献   

15.
熊岚 《教育探索》2012,(7):117-119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培训目标偏狭且定位不准、参训主体缺位、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可采取以下破解路径:确立“以教师的持续成长与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基于对教师学习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规律的深度分析与把握设计培训;培训评价的多元化和人本化;培训保障制度的细致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培训培训是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并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也是继续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培训分在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和在培训任职学校培训两类。集中培训的内容为;继续教育的理论学习;继续教育课程研究;继续教育经验交流;学科前沿和综合性知识;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模式的特点有:具有明确的主题性;突出参训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参训的资源。在培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订《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从1989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来的20年时间里,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挂牌上课,送教上门;组织专家讲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第一批试点单位,承担国家级研修任务,同时明确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位,培训人及经费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培训项目已形成了品牌:“绿色耕耘”、“春风化雨”、“市级骨干”、“师德培训”等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北京市委领导的好评;同时学院支持西部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并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促进学院的教育研究工作。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中,因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都得到了加强和保障;培训者队伍学历、职称等都得到极大优化;学院自编专业教材,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以教师为本,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院今后要继续坚定办学方向,以科研引领培训专业化,通过人才培养及引进等方式进一步打造精良的培训队伍,参与中小学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培训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生命发展的过程,教师培训不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参训教师生命成长的关怀。对教师培训的本质和培训伦理取向的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到教师参训积极性的激发和对教师教育生命质量的提升。从关注技术的培训转向为对教师生命发展关怀的培训,增强教师培训的服务意识,是现代服务型教师培训的重大伦理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分析教师培训需求,确保教师满意参训,细化培训目标,明确方案和课程教学要求,改进培训教学方式,提高参训实际效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与培训实效性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培训环境、培训后续支持和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培训实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及培训后续支持对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且通过影响参训教师个体因素,间接地影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教师对培训实效性不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