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主持下,全国高校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的90余名代表就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关于“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的历史估价。大多数与会代表认为,五四运动是中  相似文献   

2.
妇女解放问题,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热烈讨论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妇女问题的讨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了解五四时期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就不能窥见新文化运动的全貌;了解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发展,就能更完整地认清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有的同  相似文献   

3.
真理标准讨论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次便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一次讨论是由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新提出引发的。她带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是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基础;而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又是科学性分期的关健。对于这个问题,文学史家们的见解大体是一致的,都认为一九一七年《新青年》发动的“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科学。我们认为,文学革命并非起于一九一七年的胡适、陈独秀等人的倡导,而是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从晚清1902年起至民国1922年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梳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传统古文教学“只从国文中去学国文”,注重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这种教学不断面对着新思想新文化的挑战,写作教学开始偏重于思想内容的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出现了“问题研究”教学法,引进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法”,这些方法与当前流行的专题学习、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有相同之处,这些实践研究很值得我们今天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新”教育与“旧”教育讨论,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与“五四”时期新教育的提倡一样,都是对教育发展历史中“本性迷失过程”的一种扭转,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他主要是对其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示支持,对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同情的态度。“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种变化,是他对新文化运动的缺点的认识逐渐清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试用几年来,一般反映较好,但是,有些问题需研究改进,现提出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中国现代史分期上的两种意见,中学历史教材应采取哪一种意见?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现代史的分期,即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为中国现代史。第二种意见是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即自1840年至1949年10月前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10月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是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作为中学历史教材采取哪一种意见较为合适,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五四”运动前后“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平民教育运动也随着出现。1917年11月9日成立的我国第一所工人夜校——湖南长沙工人夜校,就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创办的。当时他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被选为学友会总务(主席)兼教育研究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他主要是对其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示支持,对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同情的态度。“五四”运动之后,他更多地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文艺民族化是一个老问题,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年来曾经有过多次的讨论。文艺民族化也是一个新问题,直到现在,多种文学艺术的创作,仍然存在如何民族化的问题,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还有分歧和争议。尽管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从创作、评论到教学,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因而开展这方面的讨论,进一步认识有关的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艺思想,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戏剧文学一般可分为话剧文学、新歌剧文学和戏曲文学。话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借鉴外来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的现实内容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歌剧也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借鉴了西洋歌剧也揉进了民族传统歌舞,是一个年轻、尚未定型的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五四运动(文化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意义上的救亡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笔者在教学和阅读有关论著之余,感到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共知的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对照一下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史、中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文学研究会的首席理论批评家沈雁冰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 8 0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从北大校园发生 ,与蔡元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觉醒的运动 ,它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与胡适的分歧贯穿了五四之后的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大事。二人之间的最初教育分歧不在教育观点本身,而是“教育界分歧”,始于1926年“庚款风波”;其次是30年代的政治9牾,基于两种基本爱国观的难于兼容,但非以政见分歧为主要内容;其三,双方主要的、根本的分歧是30年代形成的关于基本价值观——五四价值观的分歧。陶推崇一二九“大众”运动,反思并批判五四“小众”运动;由此出发,陶形成了自己的大众教育观,及总的大众价值体系,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及胡在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既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特征的文学革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划时代的运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东北,也不例外。“五四”运动播下了新文化的种子,在东北荒芜的文坛上开始萌发起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对东北沦陷区文学发生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