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一册,在《压力和压强》一节中,安排了沙子和小桌的演示实验。但由于沙子可压缩性差,所以桌面陷进沙里的深度随其上重物重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为此,我们设计了用泡沫塑料代替沙子演示压力效果的实验。取泡沫塑料一块,其大小和物理课本差不多,厚约4—5厘米(泡沫孔要大些)。为了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可在泡沫塑料上沿竖直方向用打孔器打若干孔。因还要演示桌腿放在它上面的实验,所以孔距不要打的过近。在泡沫塑料的侧面(面向学生的一面)画上红、绿相间的窄横条,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如图)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图5-17所示的演示实验,若圆筒放置的高度不合适,则会出现上面开孔喷出的水反而比下孔喷的更远些(详见《天津教育》1983年第二期“怎样做好液体对侧壁压强的演示实验”一文),从而影响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规律的总结.为此,我对这一实验做了  相似文献   

3.
顾新华 《中学理科》2000,(10):31-31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浅来研究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三之间的关系。该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若进行适当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初二《物理》第108页图5—19,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演示实验。用一张画有黑红相间条格的白纸(每格宽一厘米),贴在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浮力》一章中新增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其中演示实验暂时没有现成的仪器,且农村中学的课室也没有装设水龙头,我们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利用现有的器材使演示在课室能够成功进行。1器材a.600mL矿泉水瓶1只,在侧面下方开一个小孔。b.大三通玻璃管2支,内径0.67cm;小三通玻璃管1支,内径0.34cm。c.直玻璃管3支,长约30~35cm,内径0.62cm。d.作连接用的硬橡皮管6段,每段长约6cm。e.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 ,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 ,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 )。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 ,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 :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不是大气压的作用 ,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 ,说 :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 (边说边做 ) ,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 ?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 ?可见是大…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说: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边说边做),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可见是大气压将纸片向上托住的.这时仍有学生辩白:轻敲纸片时,纸片与杯口密合不好,杯子"吸"不住硬纸片了.可见学生依然没能走出"是纸片被杯子吸住"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9.
物理《甲种本》有关压强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的演示实验,需要玻璃罩和抽气机,器材条件要求高,代价很大,演示起来也较困难。经改进后,演示实验既简单又轻便,效果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用“玻玻杯盛水倒置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时,若用一略大于玻璃杯口的薄玻璃片代替厚纸片,则演示效果更好。其优点是:①用玻璃片盖盛满水的杯子时,易于发现玻璃片与水之问是否留有气泡,使实验易做成功。②用厚纸片演示,某些学生误认为纸片是被水沾住的。改用玻璃片演示时,玻璃杯稍稍倾斜,玻璃片则在杯口下滑功而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而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这一点却让学生很难接受.学生误认为容器中液体质量越大,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就应该越大.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接受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这一规律,笔者指导学生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装置进行探究性实验,顺利地解决了上述重点和难点问题.同行们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1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以上对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原因并没有准确地说出.同学们都知道,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再加上有“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这句话,所以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强不同是由于空气密度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在做“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取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硬塑料瓶,去掉上口和下底做成一个塑料管,再用棉絮和布头做成一个活塞,用一根筷子做活塞杆,把做好的活塞插入塑料管中,并在塑料管的下端蒙上一层橡胶膜(可用废气球)。然后上下移动活塞,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然而实际做实验时却发现:①不容易找到很硬的塑料瓶,如果塑料瓶稍微软一点,实验时活塞移动就会很困难,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②这种实验装置制作麻烦,且不可能保存很长时间。③用这种方法还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错觉,…  相似文献   

15.
中师《物理学》研究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实验装置有两点不足:①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麻烦;②只能演示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小而降低,不能演示压强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制作了以下装置,用于演示此实验,不仅简便易行,现象直观明显。而且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70面,对“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学时,教师一般根据课本提出的演示实验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材给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图5—17,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大”的演示实验。但由于水喷出的初速,只能根据射程来比较。如果从侧壁喷出的三线水,都落到离下端孔不远的同一水平面上,则下端孔喷出水的射程反而近些,致使问题变得复杂,无法直观地比较上下压强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液体压强公式P=pgh是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由于受固体压力、压强学习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液体压强演示实验,实验证明,该实验的效果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