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搜索》2005,(8):50-50
对大多数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而言,参加招聘会是主要的求职途径。在人员密集的乱哄哄的招聘会现场,如何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呢?若想在众多隶职者中脱颖而出,有两点需要重视,第一是简历,第二就是简短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有序进场人才招聘会,尤其是大型的招聘会,一般参加的人都很多,求职者要注意共同维护现场秩序,有序进场。不能一拥而上,或是横冲直撞。很多求职者都会请家属或朋友陪同前往,注意不要有过多的人陪同。陪同的人过多,一方面会使现场更加拥挤,不利于求职、咨询,另一方面会显得独立性较差,给招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正>热新闻刚毕业没多久的小赵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开放大学文体馆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的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主招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长期未就业青年。安莉芳、宝大祥、神州租车等52家用人单位驻场,带来300余个岗位。整个下午,共有约800名求职者入场,而像小赵这样有家长随行,甚至由父母代聘的情况为数不少,有些求职者的应聘表格甚至还由父母代写。  相似文献   

4.
最近,来自松藻矿务局的朋友讲,他们已几次参加人才招聘会,每次都向有关招聘单位提供了详细的个人资料,招聘单位也通知其进行了初试、复试,但最终还是落聘了。问及落聘的原因,回答是“名额有限”或“无可奉告”。后经打听分析,遭遇如此情况并非偶然。对于众多求职者,特别是像他们这种远离都市的求职者来讲,不知道招聘单位的情况,不知道自己落聘原因是很寻常的事。 其实,企事业单位招贤纳才,个人求职应聘,人才交流市场奉行的原则是“双向选择”。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由求职者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而招聘单位却常常对其企…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大型校园招聘会却出现低签约率的现象。这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均有一定的关系。要提高高职院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签约率的成效,学校就要指导毕业生做好招聘会应聘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邀请用人单位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校园招聘会自身的宣传、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期待工作     
《教育》2008,(8)
2月16日,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举办春季大型精品招聘会,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面对节后求职高峰,中国沈阳人才市场还将举办"汽车、机械、电气、加工及装备制造行业"等10多次专场招聘会。图为求职者正在看招聘信息,期待早日找到合适的岗位。  相似文献   

7.
求职信,亦称应聘函或自荐信.它是求职者在应聘新职时所写的一种特殊信件.对用人单位来讲,它直接涉及到求职者留给对方的印象的好坏,并且决定着求职者能否通过用人单位的"初选"关.一份吸引人的求职信,是获取面试机会的敲门砖.所以,怎样写一份"动人"的求职信,是每一个人求职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8.
一份来自<京华时报>与中华英才网联合进行的针对招聘会效果的调查显示,1689名受访者普遍认为,与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相比,招聘会--这一过去人才流动的主渠道正日渐失宠.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持续存在,很多求职者虽然认为参加招聘会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仍然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次应聘机会.  相似文献   

9.
曹喆 《神州学人》2007,(7):8-11
就业,就业……当国内的求职者们心中不断默念着这个词,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各个招聘会场之时,“海归”们也回来了。他们从五洲四海而来,又汇入了滚滚的求职大潮,为的是在波涛汹涌中获得一叶方舟……5月27日,“2007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就业专场招聘会”在京举行。“海归”专场招聘,一直是科博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一块金字招牌,本次招聘会已是连续第六届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共聚集了51家招聘单位,提供岗位3500多个,吸引了1400多名留学人员到现场参加应聘。本文将对本次招聘会做一个真实的现场记录。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国内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为了能求得一个好的职位,求职者不得不忙于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这样做既耗时又耗财,所能取得的效果不一定是最理想的。特别是对于在校生来说,这样做还会直接影响学业。若学校规定不能请假离校,那么要出外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洽谈或面试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提供一套解决的途径,以供各位求职者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11月20日,教育部在沪直属的十所高校联合发起的上海研究生专场供需洽谈会在东华大学举行。本次招聘会共有200多家单位参加,提供了近5000个岗位,但却吸引了3万余名研究生和部分本专科毕业生。招聘现场人山人海,一位乐观的求职者幽默地形容道:“招聘现场胜战场,人都快被挤成挂历了”外面虽然已是深冬,场内气氛却如火如荼,一踏入招聘现场,就立刻能感受到众学子的紧张情绪。在“您认为招聘会中怎样做才能突出重围、获取进一步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的访谈中发现,求职者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内隐看法——“出身论”与“素质观”。所谓“出身论”指…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23)
2002年10月31日,海南省人才交流中心招聘现场热闹非凡,三十余家用人单位在招聘,约两百个工作岗位等待竞争,现场来应聘的求职者近八百人。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应聘者中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居多。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18日,南开大学为解放军系统成功的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受到全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解放军系统30余家用人单位,60余名代表来校参加了招聘;逾两千名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参加应聘,其中还有来自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会上,有12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今天我特意过来看了一下这些招聘单位,觉得有些岗位比较适合我们去发展。”6月19日,在江西农业大学新建成的体育馆内举行的首次暑期实习生招聘会现场,该校工学院的小陈这样描述参加这场招聘会的感受,他与其他近3000名到现场参会的在校学生一道角逐23家用人单位提供的300多个实习岗位,这些岗位主要是与该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吻合以及当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多的工作类别,包括了农学、动物科学、园林、计算机及部分服务业。此次招聘会还吸引了部分其他院校的学生到现场应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这场实习生招聘会的召开在江西省内高校…  相似文献   

15.
面试时面试者通常会通过一些问题来考察求职者的基本素质,合理、巧妙的应答往往会给面试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求职成功的机会.下面所列的十个问题是许多招聘者问得最多的,虽然这些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这里所提出的应答策略和基本技巧对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来说应该还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昊 《成才之路》2010,(9):I0006-I0006
日前,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和北京大学同时举行各自的首场春季大型招聘会,吸引了京内外1.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用人单位一度被金融危机“压制”的需求适时释放,两场招聘会共吸引了近30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近万个。  相似文献   

17.
剑当初读大学时所选择的专业本来是热门专业,岂知世事难料,等他完成四年学业选择工作时,所学的专业已变成"冷门"。他参加了很多现场招聘会,投递了几十份求职自荐信,但都无甚收获。更要命的是,毕业前他在学校勤工俭学挣的几百元钱除为应聘买的一双皮鞋和付房租外,只剩下最后十元钱了,这十元钱无论如何也要撑到第二天。他将去参加某公司最后一轮复试,去那里需转两趟公交  相似文献   

18.
外语人才抢手,今年也不例外。不久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了外语外贸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共有16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2100多个就业岗位,全天有8000多毕业生进场应聘。招聘会上,不少女生大叹她们没有男生“吃香”。广外英语系的男生小周面试了一家民营企业,仅仅自我介绍两分钟后,面试官便通知他改天参加笔试,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苦读四年,面临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选择,都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被心仪的用人单位录用。但大多数毕业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展示和简历的制作而忽略了求职应聘礼仪的修养,在求职应聘活动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展示一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相应的人文礼仪修养,未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致使求职应聘失败。本文通过求职应聘中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礼仪缺失和因应对策的分析,提醒大学毕业生加强求职应聘礼仪的修养,充分展示自身内涵,提高求职应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招聘现场 12月1日,记者好不容易挤进西南交通大学的双选会会场.由于求职者太多,使得通道变得非常狭窄,每个招聘摊位前都站满了大学生.有的正在详细咨询单位的相关要求、待遇;有的正在做着笔记,记下单位的联系方式;还有的则站在一旁,旁听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对话.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转悠了一圈,发现前来纳贤的用人单位大多都是一些道路、铁路的设计院或者工程局等等,基本上都是需要理工科学生的单位.这一现象跟该校的理工特色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