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教育主要经历了知识教育、个性教育和融合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受“主体思维”的影响,教学中的各要素往往处于机械对立的局面。对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向“关系思维”发展,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精神,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要求建构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睢瑞丹 《考试周刊》2012,(68):30+22-30,22
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但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了随心所欲解读文本的现象。对此.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文本也是‘主体’”的论断.这对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Bakhti)n认为,对话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形式,这里面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现实的言语交际,又包括书籍、报刊等文字媒介所包含的语言交际因素等。对话本身就是行动,对话就是存在,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沟通。近年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三处提到了“对话”。第一处在“课程目标”的论述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第二、三处均在“实施建议”中:“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师徒结对活动中,有位教师上了《扁鹊治病》一课。课上得还不错,尤其是扣住扁鹊"医术高超"和"医德高尚"两个维度展开教学,有序、有致、有节奏。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也有明显的亮色。总体上说,这堂课不错。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参加一位名师的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一位专家评价这位名师教艺精湛,著述丰硕,这一本本厚厚的书值得细细评读。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的教学——教学不也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吗?只有读懂它的本质要义,把握它的内在规律,悟出蕴含其中的丰富思想,我们才能逐步走进它的大门,走到它的深处,不断领略其无限的风华和无穷的妙趣。初涉教坛时,我们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力求在课堂上多讲、多练、讲  相似文献   

6.
某教师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文中的“视察”这个词时,这样进行的: 1.什么叫“视察”? (不要求答)“视”和“察”分别解释什么?(要求答)2.在课丈原句中“视察”作什么讲?(不要求答)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个词的词义和它相近呢?(要求答:检查)3.读上下文,体会一下什么情况下的检查可用“视察”这个词呢?(要求答:首长检查下级的工作,可用“视察”一词。)4.小  相似文献   

7.
王百岩 《现代语文》2008,(10):86-87
“对话”,再普通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人们能相互沟通、认识、了解。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敌我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在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8.
在参评市教学竞赛的选拔课上 ,有一个场面给我震动不小 ,让我出乎意料。一位教师讲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课文、讲故事、质疑、解答……教师组织、参与、指导……课已近尾声。教师 :我们认识事物不能象青蛙那样坐在井底看天、目光狭小。如果让青蛙跳上井沿 ,它能看到怎样的天?学生 :能看到很大很圆的天。学生 :天不定是圆的。学生 :老师 ,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还是圆的?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教师 :哦!这个问题可够难的 ,谁能回答?(全场静无声)学生 :天有十万八千里吧 ,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天边。(大家笑)学…  相似文献   

9.
课堂中的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升腾和心灵的碰撞。朗读也是一种对话,是课堂上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成功朗读与作品、与作者、与生活的一种对话方式。朗读是口头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上,学生运用普通话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用有声的口头语言抑扬顿挫地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把视觉形象转换成听觉形象,就是这种艺术的再现。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对文章的一种再创造。一、用声去读课文,用心去与生命对话《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10.
张永庆老师在与李震老师"对话"时,曾明确说道:"语文课堂对话不能脱离文本,要从文本出发,从词语出发,从句子出发."(<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6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登高)教学实录>中,有一处"对话"与此说似乎并不相合.为呈现"本真",兹谨录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要善于抓住重要问题,妙解题眼,捕捉要穴,巧设主问题,让文本解读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面对篇幅较长的语篇阅读,不理清次序,学生是无法深入到语篇阅读分析中去的,尽管有预习,要让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兴趣参与阅读,还是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和展开课堂教学时理清阅读的层次,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参与学习。所以,文本教学设计层层清、步步明是获取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朱自清先生认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这里,他把读书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方亮  王道文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18-20,44
文本的解读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伽达默尔"对话"理念可以提供一种合理的文本解读方法,即在解读中本着承认前见的合法性、承认历史性的前提下,摆正读者在对话中的位置,带着问题去解读,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出文本中符合时代的文本意义,更好地解决当下实际的问题,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中央电台广播了北京一家储蓄所为少年儿童开办“一分钱储蓄”的事,听了很受启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中国“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享受到比过去的同龄人优裕得多的生活待遇,以及更多的疼爱。正因为这样,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芝麻大的事要依赖父母,依赖别人;他们性格中任性、自私的一面有所发展,从而引起社会和父母的忧虑,担心他们会成为新“八旗子弟”,不能担负起建设四化大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徐维  朱太平 《教育文汇》2012,(12):37-37
教师备课时预设无论怎样周到、完美,课堂上总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甚至与自己看法相左的问题,让人无法应答。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或敷衍过去,或认为在添乱,甚至觉得在有意刁难老师而不予理睬;而高明的教师却将其视为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以灵活机智的处理获得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18.
也评“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5期刊登周虹同志《简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文,作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文章的中心在于否定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作家们喜欢把写作活动称之为“调动的艺术”,因为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要写好文章,就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等等。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厚实,知识积累丰富,语言积累扎实,写作起来就便于挑选,便于调动,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同写作也有相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关注点已从国家层面、专家层面转向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课程话语也从理论、政策话语走向实践、应用话语,课程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将"文本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解析课程标准的含义,针对当前的教学问题分析基于标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