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后勤改革所实行的“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管理模式的形成,更加需要我们用改革的精神,探索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新途径,以保证高校后勤改革和服务育人工作顺利进行。一、适应形势,找准位置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将如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服务宗旨加强后勤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和经济领域一系列的改革。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为高校后勤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高校后勤要打破传统的“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服务模式,逐步实行“小机关、多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抓好党建工作,加快高校后勤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搞好高校后勤党建的根本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中,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南,也是搞好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高校后勤党建,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在办学规模、层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校后勤工作处于不断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后勤党建工作要根据新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加强和改革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后勤管理、服务和保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应充分发挥后勤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增强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后勤党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进和加强后勤党的建设工作。思考之一:改进和加强后勤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深化后勤改革,坚持“服务”宗旨这个目标,在着力加强后勤党的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以巩固党组织在后勤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完善和创新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顺应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党员队伍凝聚力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落后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动向、后勤党建职工结构复杂以及后勤党建创新意识欠缺等问题,围绕着以思想政治工作优先、服务意识为主的原则,提出了开展德育教育、完善后勤职工党员发展和培养机制以及催发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活力的具体策略,试图探索后勤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在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后勤党建工作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形势,在集团的各项改革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学习、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方面作了明确定位,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后勤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和完成服务育人的基础性工作。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高校后勤兼有服务和生产效益双重任务,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本质上突出强调拓展服务范围,从校内走向校外;改变服务性质,从“消耗性”服务转变为“生产性”服务。构建现代企业模式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早在198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更明确强调,“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改革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是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者积极实践、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调研,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只有遵循如下原则,才能  相似文献   

10.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和一流后勤建设的推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创新党建工作,以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后勤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基层党支部党建业务融合的重要意义及高校后勤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农林大学后勤服务中心餐饮服务部党支部为例,对党建业务融合机制的实践探索进行阶段性总结,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基层党支部建设,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持续推进后勤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高校后勤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后勤业务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校后勤还存在工作积极性不足、智能化有待提升、BOT融资模式有待规范等问题。通过变“后勤”为“前勤”、全面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智商”、审慎引入BOT项目等措施,有序推进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并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后勤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高校后勤党建面临的形势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高校后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党建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高校后勤的蓬勃发展,党建工作还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保证。在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后勤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认清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与现状、找准其特点和难点、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其任务、探索加强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从而全面提升后勤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为后勤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服务经费“拨”改“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当前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系统企业化运作的重要措施。同时,实施“拨”改“付”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力求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认识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后勤“社会化”这一主题,转变后勤职工的“统、管、包”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观念,确立新思想、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集团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在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形势,有针对性的在党建工作中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集团的各项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后勤集团党建工作的新特点 1.1 企业化管理、总经理负责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成建制的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成为学校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一个服务性单位。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模式是一个重大变革。总经理负责制是企业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特色之一,它有别于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一、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对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没有加以论述。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近来,有的学校提出“优质服务,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比较科学的,只有把后勤服务工作提到育人这个高度上来,才能充分认识后勤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工作则指对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基础支持、物质保障和各种行为服务的组织活动。高校后勤工作除和社会第三产业的“生活后勤服务”有一致性外,高校后勤还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专业后勤服务”,它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后勤工作是不同的。掌握高校后勤的共性和个性,对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A5):154-155
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已经明显滞后于后勤业务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后勤党总支近年来的大量实践,着力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