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2006,(9):35-37
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们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恰恰关系到我们的希望和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校园歌谣是学生意愿的素朴的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着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视其影响又无异于放任自流。我们应正视校园歌谣的影响,对歌谣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分清其正负功能与利弊,采…  相似文献   

8.
《家长》2012,(6):4-4
“上学苦,上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小弟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咔嚓咔嚓咬死你!”“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钉着作业从不放松。”……这是一些校园中流行的“灰色歌谣”。有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传唱的这些‘灰色歌谣’,让孩子的童年扭曲了。”  相似文献   

9.
流行歌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活跃于中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然而,并非所有的校园流行歌谣都有积极意义,其中不乏消沉低迷的“灰色歌谣”。研究中学校园里流行的“灰色歌谣”,透视中学生失落的精神家园,对全面了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灰色歌谣”折射出少数中学生不健康的心态,反映部分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茫,揭示中学思想教育的疲软。我们要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优秀流行歌谣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建学生的绿色“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校园是纯洁的,是充满阳光的。“灰色童谣”是多么可怕啊!它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染给同学们,使人态度颓废,不负责任,不求上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如一阵春风吹进校园,教育少先队员们睁开雪亮的眼睛、支起敏锐的耳朵捕捉这些引以为耻的事物,并用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一曲曲向上的、积极的童谣,把“灰色童谣”赶出校园,还同学们一片洁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校同歌谣是学生意愿的朴素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宵蕾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我们每一天看到的太阳都是新的。其实,我们的校园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它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校园传真”就是要把这些趣事快速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黔西北地区汉语民间歌谣十分丰富,丧葬嫁女歌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种歌谣的场景特征、悲情色彩有诸多相近之处,故从研究这些特点的角度点出发,把它们放在一起。究其发生与发展,我们发现这些歌谣是作为一种仪式存在的,可以说这种存在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起点;而悲情的宣泄则是一种内驱力,一种生命的需求;巧若天成的文学技巧又让其魅力倍增,充满"诗艺"的吸引力。三个要素确保了这些歌谣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有一群特殊的使者,他们背着书包和行囊走进中国的校园,在一种跨文化的氛围中开始了各自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一段时间后,也许几个月,也许一年、三年,他们带着新的知识和文化印迹踏上新的征途,还有人会留在中国生活、工作,我们通常把这些人称作来华留学生,并把他们看作我国高  相似文献   

20.
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研究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