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在有一种时行的说法,“名记者”,包括名编辑、名评论家,不为社会所认识,乃是由于新闻界宣传自己太少之故。为此,要提高记者的知名度,新闻界需要多宣传自己。这就牵涉到了一个认识问题:名记者是干出来的,还是吹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一种时行的说法,“名记者”,包括名编辑、名评论家,不为社会所认识,乃是由于新闻界宣传自己太少之故。为此,要提高记者的知名度,新闻界需要多宣传自己。这就牵涉到了一个认识问题:名记者是干出来的,还是吹出来的? 古今中外,知名度高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实有业绩者与欺世盗名者。前者是干出来的,后者则是吹出来的。然而,吹出来的知名度,虽可炫示一时,却不能垂之永久。试看建国近40年来,吹出来的名流,于今安在哉?  相似文献   

3.
4.
肖乾是作家,也是老记者,在谈到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时他说:第一,一个记者,必须敢于提出重大问题,众所关心的大事,选择有时代特征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份量,有吸引力,耐人寻味,影响深远的重头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的社会无论做什么行业都需要品牌,吃饭要找牌子响亮的饭店,穿衣要找信得过的品牌,就连吃药也要找认得准的品牌。因此这个规则对于新闻行业也同样是适用的,名记者给一个电视台、一个报社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可小视的。然而名记者的品牌也不是谁都能扛得起的,要想以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记者本身  相似文献   

6.
记得1998年,中国也经历了一次天灾,而媒体的集体行动不但感动公众,也感动了媒体人自己。面对那次灾难,是媒体把“严防死守”的口号变成了万众的共同心声。现在,我们需要再次显示这种决心和操守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首届学术年会期间,我访问了《文汇报》总编辑马达,请他谈谈对培养“名记者”的看法。马达说:“名记者”的提法不科学。这个口号容易给大家一个错觉:能够用什么办法一举成名。其实,成名不容易。《文汇报》花三千美元派一个记者到南极采访,写了些东西,有名了。可是只能派一个,好多记者没这个机会。当然也有个人努力  相似文献   

8.
大贪官成克杰被杀掉了,举国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各种媒体自然也忘不了 借此机会做些文章。不少报纸上的大标题是这样写的:成克杰被执行死刑反映了党和政府反腐决心。这话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觉得缺少一点铺垫或者过渡。 一个正常的法治国家,它的社会秩序是稳定的,法律机器是正常运作的。该法办的,随时都应该法办;杀掉一个“国家领导人”级的贪官,固然是件大事,但也是法理中应做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把这件事同一个政府和政党的惩治腐败决心之有无和大小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就极容易把党的政策同国家法律混为一谈。现在揪出一…  相似文献   

9.
10.
麦苗碧绿,菜花灿黄,春夏之交的一个和风吹拂、杨柳轻摆的艳阳天,我与刚刚写完自传体小说第三卷的浩然相会在京津之间的金三角泃河之阳的三河平川。 老友相见,言语投机,无所不谈。 浩然是著名作家,但他是从记者、编辑走过来的,是从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1.
办名报首先要有名人。要把报纸办成第一流的报纸,必须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编辑、记者,这些名记者、名编辑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精,作风上要硬。现在新闻行当的竞争相当激烈,各个新闻单位新招、新点层出不穷,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张报纸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编采队伍的素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名记者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访,谈到某报发了一篇生动感人的通讯。为此我特意翻阅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可是欣赏、学习之余,对篇末一行后边挤着的那个“本报记者”产生了点想法。这样好的文章,为什么不把记者的名字标出来呢?又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前面题下的位置呢?难道是害怕记者出名吗? 记者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姓名,既表示对文章的内容负责,又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记者因此出了名亦未尝不是好事。何惧之有? 说来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名家,文艺界有名演员、名导演、名作家;教育界有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记者,凡是需要的都应该不断地学,学那些自己在报道中感到特别缺乏的东西。——范长江读书要养成习惯。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本,一字一句地读下去。要有发愤之心,否则,将一事无成。——邓拓我们办的报纸是给广大群众看的,要取信于民,使读者看后能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我们  相似文献   

14.
呼唤名记者     
林帆 《新闻记者》2003,(3):20-20
我是新闻学科班出身的,在学时就立志当个名记者。可是毕业统一分配定终身,连记者梦都做不成。而我心仪的一些名记者,他们在采访人生中留下的足迹,很长的时间里仍萦缠于脑际。当然,仅仅是印象而已。比如:萧乾———他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后在津沪港的《大公报》工作,还当过驻英特派员和战地记者。他自诩为一个不带地图的旅人,厚厚一本《采访人生》记录他走遍天涯海角的历程。其中有著名的报道《平绥琐事》、《鲁西流民图》、《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乃至波茨坦会议、纳粹战犯的审判、联合国大会……的采访。可惜在一次政治风浪中“…  相似文献   

15.
名记者析     
名记者析吴万里“要出名记者”,此言呼吁多年,最清晰的一次是“文革”中第一次听到毛主席当年呼唤过的,要出我们无产阶级自己的名教授、名记者……。当时听此言,观此语,心情感到澎湃、激动,因为自己也是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学生,无疑为自己立志、下决心要当一个...  相似文献   

16.
做名记者     
张树国 《中国广播》2010,(11):70-72
本文论述了成为一个名记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坚定的信仰;高度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熟悉政治经济学,把握经济规律,了解现代企业制度;深厚的文史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名记者,其独到之处是: 一、能抓到不易搞到的、难度很大、大家关心的、对社会进步又有重大意义的独家新闻。 二、对大家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能拿出独到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名记者,其独到之处有五: 一、能抓到不易搞到的、难度很大、大家关心的、对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的独家新闻。 二、对大家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能拿出独到的、深刻的并被广大读者公认是科学的见解来。 三、敢于反映人民的呼声,为新事物呐喊,敢碰社会的时弊。 四、能写流利简练、短小风趣的文章。 五、写新闻能创新。名记者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韦路  马学荣 《声屏世界》2000,(11):15-17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正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物质技术日渐成熟,未来的新闻记要想立足或成长为名记必将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并利用一切知识、技术的创造和革新来开创更广泛的新闻空间。本论述了未来记工作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着重  相似文献   

20.
于友同志的《名记者的脚印》付梓前夕,有幸拜读全书校样,获先睹之快。读毕掩卷沉思,得读书笔记数则。现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及本书读者。有感而作近年来,常听到一些有志于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名记者?怎样才能够成为像当年范长江、孟秋江、羊枣、恽逸群、石西民、杨刚、子冈、浦熙修……那样有成就的名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