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能够影响人的思想,而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虽然说得好,但我觉得并不完全对。因为书有好书和坏书之分,看了不好的书就不会进步,而是退步。所以我觉得应该在“书”的前面加上一个“好”字。对我来  相似文献   

2.
一、“趣”字当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识字教学的第一要务应落在“趣”字上。  相似文献   

3.
天下熙熙,都为名来;天下往往,都为利往。自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来,名和利开始成为很多人现实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人类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变得更为强烈,现实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各种角色在这个世界里追逐自己的名利,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在名利场中体现的淋淋尽致。《名利场》正是对这种场景的一种概括,《名利场》这本书向我们披露了18世纪的英国人对名利的追求的疯狂程度,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方玺 《江苏教育》2010,(11):49-50
“朗读”一词由来已久,唐代李商隐《与陶进士书》:“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元代贡奎《雪晴》诗:“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还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笔者认为。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郎读教学应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的素养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6.
源来书香     
乔中茂 《辅导员》2009,(9):57-5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的《观书有感》把读书之感说的是妙不可言。什么是源头活水?就是那悠悠的书香。人常说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这四个字里有两个字是核心,一个是“书”,一个是“人”,可见读书与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的紧密。书于为人师者是事业立足、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书于学生是探索真知、学业有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为学须静心     
柯文 《现代教育》2005,(11):1-1
古人说:“为学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意思是说做学问的毛病有万种之多,只要有一个静字就可以医治了。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十分精辟。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9.
《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全文144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美景,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全文三段。首段总说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之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概写天气的明洁、舟行的飘逸,从而点出游兴之浓烈。其所见者,一为“奇山”,一为“异水”,为下文的分别着墨提示了一个总纲。“风烟”二句,从大处着墨,写大自然之美景。风息烟散,天蓝山青,融为一体。这是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净”、“共”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明快…  相似文献   

10.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11.
“书癫”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12.
《名利场》     
他说:“本人书,旨在写实,舍此毫无意义。”果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栩栩如生的英国19世纪一幅广阔的生活画面。人在生长、衰老,事在兴衰、沉浮;凡人之春荣秋谢,尘世之悲欢离合,在《名利场》皆可见一斑。蓓基机关算尽,枉费心机;爱米利亚温柔和顺,一片痴情;奥斯本纨裤子弟,见异思迁;都宾情真意切,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13.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说“门榜”     
<正> 赣州和吉安地区,民间过去有这样一种习俗:厅堂大门顶上,粉以石灰,画一匾额,书之四字,名曰“门榜”(亦称“榜书”、“署书”),既作装饰用,又标志户主的身份人品。门榜所书四字,大有讲究,约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显示其姓氏之家风。如姓曾的则书写“三省传家”,说他们是春秋时曾参的后  相似文献   

15.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供人咀嚼与消化者”。翻译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有着同样的功能。高健先生翻译的《英文散文一百篇》(英汉对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1)可以说是属于那种供人咀嚼、玩味与消化的“不多之书”。说其“不多”,一是因  相似文献   

16.
假借的转折与回归萧甫春假借是六书之一。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实就是“同音代替”,语言中有这个词,但没有书写这个词的字,不是依词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这种方法叫假借.孙诒让说:“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0,(11)
李斌2010年3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小圈子是高校内人人心知肚明的现实,圈内人占尽资源,圈外人望之兴叹。高校里学霸们形形色色的行为,最终都可以归于名利二字。温总理批评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高校沦为名利场,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二、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孙子·九地》)注释:微,伺探。 译文: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伺机与敌决战。(第56、57页)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一语,旧说各不相同,未知孰是。句中“微”字若作“伺探”解,依《注译》一书的注释体例,应指出“微”是“(?)”字之借。《说文》云:“(?)”,司也。从见,微声。”段玉裁注:“司者,今之伺字。许书无伺。司下当有视字。《广韵》曰:‘(?),伺视也.’于从微取意。(?)同(?)。”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先秦时代的构词意义进行考察,便可知其时的诸侯国也就是国家。“国”字在卜辞中已经出现。《说文》: “国,邦也。从口从或。”在解释“邦”时,则用“国”。邦、国互训是合乎先秦典籍所载的。《书·大诰》云“……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我国”和“我周邦”并用。按《说文》国从口从或,《说文》“或”字条曰:“或,邦也。从口,戈以守一,地也。”段玉裁注曰:“邑部曰,邦者国也,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刘师培说:“国字从一者,以其象土地之形也。加口于一字之上者,一以象城廓之形,一以象营垒之形。其加以戈字者,则古人城郭营垒之外,皆以兵守之,  相似文献   

20.
读文学理论,记住了一位西方文艺评论家说过的一句话:分析一个人物,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怎么做”。此言正与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谚——“把戏人人会演,各有巧妙不同”不谋而合。细思之,这“巧妙”二字中实在蕴涵着无穷的学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为数不多的“状元”们的成功秘诀恐怕正在这“巧妙”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