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还可以通过中介变量来影响学习倦怠。研究将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师范大学共计276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但来自外部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好。在部分学习压力维度对部分学习倦怠维度的影响过程中,社会支持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学业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等工具,对来自遵义市6所中学的7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学业压力是学习倦怠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学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学习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适度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增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帮助初中生合理应对学业压力、有效缓解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3.
张彬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94-194
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在各大高校中已愈发普遍,同时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呈现出了复杂化、巨大化的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探讨不同压力对于学习倦怠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中,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成就感低、对未来担忧、环境适应问题5大压力源对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尤为显著。在得出结论后,对于降低该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今后的压力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化解学习压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却又无法逃避,导致身心俱疲、学习效能低下的一种状态。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倦怠的定义及内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测量、学习倦怠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陈丽萍 《师道》2012,(4):32-33
学习倦怠,是受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等因素影响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山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倦怠表现为:因为学习压力大,对自己信心不足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方面成就感不强,对升学感到无望转而厌倦语文;  相似文献   

7.
罗娟 《文教资料》2014,(5):158-159
学习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心理特征、精神风貌都会在学习中反映出来。学习倦怠作为学生不能顺应压力或处理学习困境而出现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消极反映,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独立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文章主要从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个人的内因,阐释了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其原因,从学习目标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心理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缓解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33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得出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超过60分);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社会支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个人目标设计、意志力、人际关系、性格原因以及教学环境、应试教育体制、家庭社会压力等都会引起学习倦怠。学习倦怠主要通过个人行为、思想认识和个人情感方面表现出来。学校要优化教学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艺术、强化实践教学及学习策略干预,学生要学会规划人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学会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10.
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疲劳累积而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该领域的研究者已经在人口学变量、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学习倦怠的前因变量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今后在学习倦怠的相关影响变量的深层作用机制、调节与中介效应、多层次的研究、学习倦怠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是社会中个人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学习技术和手段,灵活地选择安排学习时机、时间、空间以及进程的学习制度,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标志着教育乃至社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由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and/or evalua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es to study have either not included measures of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or have included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and not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s. The studie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s, perceptions/evalua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results support previous research in identif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ptions/evalua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 to study and between approach to stud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e second of the two studies reported also identifi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approach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outcom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ceived environments which encourage deep approaches are more likely to facilitate higher quality learning than environments designed to discourage surfac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总结性评估结束后,开放教育转入日常教学,作为开放教育主要教学手段之一的网上教学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这一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分析这些误区并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才是搞好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presents and illustrates the learning journey (LJ) – a new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inter-organisational learning based on observation, reflection and problem-solving. The LJ involves managers from different organisations and applies key concepts of action learning and systemic organisational development. Made up of practitioners from 6 to 8 organisations, the LJ visits each of the organisations to explore management practic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particular organisational context and challenges. Following a sequence of (a) becoming aware of the particular organisational context, (b) learning about establishe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 working on a current challenge as ‘comrades in adversit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and illustrates the LJ approach.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approach's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 and development of – inter-organis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5.
16.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古以来,关于知识的来源及其获取的方法,一直存在着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这些争论后来成为20世纪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为当今时代学习创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学习目标上,变知识传输为知识建构;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上,也要从知识传授向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7.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19.
论学习的本质与当代学习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就其本质而言 ,是人的个体在历史文明的全面占有中实现的加速发展。当代学习变革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学习变革在学习主体、学习权利、学习内涵等方面显示出一系列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阐述了怎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凸现“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经验”这一“课标》中的新理念。从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体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形成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数学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并且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的描述论证了以上的观点.表述了“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的观点,以期推动课改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