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 杂篇仿用内篇语言,并使用了内篇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外杂篇对内篇思想进行了引申、发展、补 充和变换。  相似文献   

2.
《庄子》内篇和外杂篇总体上首尾相接,一贯之道,始终不变。内篇提出了最基本的原则,外杂篇则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是对内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但对外篇、杂篇的归属则争论不一。文章从版本问题,历史记载,结合郭店楚简予以分析,浅探外杂篇归属。  相似文献   

4.
《庄子》外杂篇历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本文对支持其为伪书论点的论据逐一进行驳斥。主要基于,(1)庄子思想完全不同于儒家,故出现抑毁孔子的内容不能作为外杂篇伪出的证据;(2)《庄子》一书内外杂三分系后人所为,不能以内篇为标准判外杂篇为伪;(3)书中有庄子身后的名、物等的说法,缺乏事实考证和支持。《庄子》诸篇从外杂篇发展至内篇,符合成书的逻辑过程,也符合庄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还《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出的真实面目,才能实现它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杂篇进行分析,将杂篇十篇分成四类。其中只有《庚桑楚》篇表现老子的政治思想;《寓言》篇阐述庄子的文章特色;《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四篇系杂凑成篇,内容庞杂,其中只有批判仁义、反对战争等内容与道家思想一致,大多与道家无涉;《让王》、《盗跖》、《说剑》、《渔父》更与道家毫不相干,其中夹有一些内容貌似道家概念,实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庄子》33篇,一般都认为内7篇为庄子所作,外15篇、杂11篇则观点不一。古代注家曾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并非庄子所作。近些年有不少论述庄子或涉及庄子的著作,不分真伪,将外、杂中部分词句当作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并大肆发挥,这种作法很不妥当。本文根据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对《庄子》外篇进行了全面的疏理。  相似文献   

7.
《庄子》外篇多寓言故事,由寓言故事寻绎其语言逻辑之名理,前四篇以隐喻和多种言语表达视域言说人之情性,中五篇以寓言故事诉求天道自然之性和主体心性,后六篇是在以寓言故事、辩家之言构成的语言哲学背景下,申述处己于物外的人生志趣。总体来看,外篇是庄子后学通过演绎寓言故事以阐述道家天道自然之德性和人性。其阐述方式与叙事表达,均可在语言哲学范畴中得到观照。  相似文献   

8.
大约自成玄英以后,学界多认为《庄子》内七篇之间"相因之次第"。然笔者认为,七篇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人间世》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的复合结构。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后三篇《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组。前、后两个单元之间,又存在不等价的关系,分别有上下、尊卑、主次、先后、主动与被动等对比区分。前一组代表一种自愿的主动选择,是乐得其所的,象征快乐;后一组代表一种无奈的被动屈从,是不得已的,象征痛苦。此正是所谓"游方之外"与"游方之内"、"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道"与"德"等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因此,七篇的穴窍是《人间世》,核心思想是"贵己"、"重生"。  相似文献   

9.
以印度古典哲学为视角来考察<<庄子>内篇>,我们发现<<庄子>内篇>的思想与印度吠檀多派、瑜伽派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庄子>内篇>的核心思想是教导我们怎样认识到那纯粹的本原、真正的欢乐——道,体验到自我潜藏的实在真宰与道的联结,并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人、真人状态.<<庄子>内篇>是中国古代一部完整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庄子》(内篇)中几个不通和难解的词句,进行校勘和解释,使之能通能懂,为读《庄子》各该篇提供一些方便。各条都尽可能地做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庄子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建构了“道止于一”的理想人生境界,通过顺物自然、无我丧我安顺天意,通过指引人们对“道”的追求,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朱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先秦道家的著名人物。、他虽然“主无辩”,但自己却辩论不体,是一个著名的大辩者。《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计《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全由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则搀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庄子》内篇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了》内篇素被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本探讨内篇七篇思想的内在统一与完整,阐明内篇七篇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整体。各篇重点不同。递相延伸,最终合成完整的思想。完整把握内篇的思想,可以比较其与外篇、杂篇的不同以及老与庄的不同,这是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涉及儒者形象的文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儒家圣人孔子不仅是《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且形象多变而复杂,与历史原型有很大差异。《庄子》内篇中以孔手为主的儒者形象。既是道家嘲讽、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思想的宣扬者,有时甚至代道家立言,服务于抑儒扬道的需要。这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主要反映了庄子在哲学、艺术、养生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庄子》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如任增辉[1]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庄子·内篇》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认为《庄子·内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自性化的实现.奚彦辉与高申春[2]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庄子》中的自我观,并指出《庄子》中顺应的自我观对心理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童萍[3]从心身观、认知观、思维与语言、理想人格等角度探讨了庄子的心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庄子》者多从其思想理论意义进行阐发,本文认为《庄子》在结构上也是浑然一体自成体系的.文章列举《庄子·内篇》中的三篇进行结构分析,展示出庄文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以言会意,因见道。“言”与“”既是字章句,亦是理章法,二是识“道”得“意”的关键。《庄子》内篇,其篇章结构的独有物色,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总分式,二为分结式;三为离合随意,聚散相依,充满戏剧性,四为篇篇呼应,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独辟蹊径的章法是对哲理的变革与创新,对后世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