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2年级认识常用字汉字1600-1800个。”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记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则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授.就成为空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知识面广,素来难记易忘。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记忆,防止遗忘,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娄佳丽 《考试周刊》2014,(88):78-78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关于英语的一切知识,但在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中通常伴随遗忘。本文通过分析长时记忆和有意义学习中的系统遗忘的关系,揭示系统遗忘与长时记忆并不是敌人而是一个连续体的不同阶段以纠正长期以来对系统遗忘的错误观念,提升记忆时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化学被有些人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是因为存在较多识记知识点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识记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心理学表明:记忆是一个人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反映,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在学习中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遗忘也是有原因的,如能分析原因找到有效的方法克服遗忘,则可提高记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记忆对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心理学家杨治良在《记忆心理学》中写道:"有了记忆,人才能有间接知识,没有记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记忆研究中的突破对教学与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记忆研究中,遗忘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们进行记忆最大的敌人。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要记住某个东西时,往往真正的含义是要避免遗忘它。遗忘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而记忆的研究就是从遗忘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保持”与“遗忘”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小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遗忘的产生,一是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干扰,神经过程出现抑制;一是由于神经联系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以至最终消失。教者要善于分析遗忘的产生、遗忘的发展进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加强保持。对此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遗忘是英语学习中必然的一个环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英语学习本来就是记忆和遗忘之间的殊死搏斗。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记忆和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在高考备考中,怎样合理应用记忆规律,  相似文献   

9.
人们总是不断地记忆,又不断地遗忘,不忘记的东西则逐渐成为牢记的东西。记忆过程就是战胜遗忘的过程。而且记忆和遗忘都是有规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和李树华老师所做的及时复习测试实验,提出新的循环记忆法记单词。循环记忆法要求在一天内重复所学单词2次,三天内重复4次,五天内重复6次,十四天内重复7-8次。这样,以月为单位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有效地防止了遗忘,达到了保持长时记忆的效果。循环记忆法科学地设计了重复次数和重复间隔,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记忆方面任何人都可尝试,任何人都可成功。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记忆昨天星期五,今天星期六,今天不用上学了;前天一个同学没带钢笔,借了我的笔到今天还没还给我;上个星期,语文老师讲课很精彩……时间过去了,但一些事情在我们脑子里再次出现,这就是记忆的作用!与记忆相对应的是遗忘。记忆的好处多多,但遗忘也并非一无是处。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增加知识;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心理学强化记忆,防止遗忘的规律组织化学复习吉林省公主岭市吉林省农机学校(136100)王珂历在现行教学中,加强“三基”训练固然重要,但在消化“三基”的过程中,能否强化记忆,防止遗忘,也是不可忽视的心理教学环节。一、遗忘与遗忘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记...  相似文献   

12.
记忆是人们评价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人们重视和强调必要的记忆,这对提高一个人知识水平无疑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怎样正确处理好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关系,却时常被人们所忽视.现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这个话题. 人们常说: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光想得而不想失的想法显然是幼稚的表现.遗忘与记忆的关系也正是如此.要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而必须有所忘,才能有所记和忆.因为遗忘本身是整个识记过程的对立面,同时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多年实践证明,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有许多心理学家指出:记忆有先“记”后“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何宏武 《教师》2013,(2):67-67
我们知道遗忘是记忆的对立面,凡是被遗忘的事物就是不能记忆的事物,凡是能记忆的事物就是没有被遗忘的事物。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讲,遗忘是我们教学的天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保持记忆,减少遗忘。  相似文献   

15.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则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授就成为空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知识面广,素来难记易忘。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记忆,防止遗忘,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记忆与遗忘规律指出记忆的过程就是“记忆-遗忘-再记忆”的过程。为了获得对政治课知识的长期记忆,我们必须遵循记忆规律的“遗忘先快后慢法则”、“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越慢法则”,“最佳记忆点法则”,通过多次重复和持续地练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变得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尤其是英语学习的天敌。汉语是以语素为主的方块文字,而英语则是以词为主的拼音文字。英汉的学习,在记忆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有时汉语会对英语的学习起负迁移作用,从而加深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再者.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在校课堂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被母语环境所包围,对所学内容无法适时应用也是造成遗忘的另一个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遗忘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学生遗忘,阻止永久性遗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钱薇 《江苏教育》2010,(12):49-50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过程的开端并贯穿心理活动始终。是一切实际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向导。良好的注意力是学生仔细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性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注意科学地记忆 1.按照遗忘规律记忆,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记忆化学概念、化学用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应及时复习,复习时间及次数应先密后疏,以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记忆是脑的重要机能之一,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所谓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再现。它明确表现为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先前的经验什么也不能保留下来,那就什么也学不到。人们有了记忆才能积累经验,并将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统一的过程。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要能够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仅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