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档案的管理赵官忠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水平十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时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一九八○年六月北京第二版,宗教类佛教宗派细目中的“严华宗”实系“华严宗”之误。按佛教史的记述,据说释迦悟道时最早向他的弟子宣讲的经文即《华严经》以“华喻万行、严为严饰,因位万行如华,以此华严果地,故云华严……又佛果地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云华严(“见黄(?)华著:佛教各宗大意第二辑)又是“大方广佛华严之略”所以名《华严经》。华严宗属大乘,隋唐时终南山和尚杜顺所始创,以天竺僧人龙树所传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即华严经》的全称)为根本,建立义理,显示旨归,自成一派,是名华严宗。后有法藏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的排除异己宗旨 ,使传统文化受到重大摧残的 ,不仅儒家经典和儒家著作 ,佛教寺庙和经疏在太平天国地区也遭到同样境遇。佛教不是我国的本生宗教 ,但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 6 7年 )传入我国后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 ,由于读书人的参与 ,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 ,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宗、华严、唯识、禅宗、净宗、密宗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宗派 ,这些宗派的综合 ,构成中国佛教 ,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佛教思想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思想、伦理、风俗 ,甚至语言都有深刻影响 ,所以研究隋唐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 多种宗教的国家,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除本土宗教道教外, 其他如佛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等都是由境外传入的外来宗教; 一些少数民族中, 原始宗教还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作用. "民族宗教无小事", 中国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复杂而敏感, 给宗教图书编辑人员提出难题和挑战. 在涉及宗教问题的图书稿件中, 编辑人员要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出发点, 以遵循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为基本原则, 严把图书质量关,不让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图书流入市场. 一名合格的宗教图书编辑人员, 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理论素养、 过硬的宗教政策水平和扎实的宗教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5.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华严涅槃说、德清禅宗涅槃说等中国佛教宗派化诠释,涅槃思想也呈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性“妙有”如鸟双翼般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佛教经典诠释特色。  相似文献   

6.
佛法东传,佛教与中国文化撞击和交融,伴随着印度佛教经籍的不断译介。阐释的进程。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员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就中国佛教宗派内部而言,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禅宗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从此中国禅宗与《金刚经)结下不解之缘。(金刚经)与中国文化、中国佛…  相似文献   

7.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44):23-23
本文探讨了道家与茶的关系是“茶艺”;儒家与茶的关系是“茶礼”,佛教与茶的关系是“茶道”。揭示了道、懦、佛对茶文化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发现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随着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与各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宗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湾人口二千多万,住民在早年主要从福建与广东迁入。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有十余种。除天主教与基督教在17世纪荷兰占领时期,从欧洲传入以外,其他佛教、道教、回教等大多从中国大陆传入。 佛教在台湾势力很大,大寺庙达4000多座,其收入每年有60多亿新台币。 在社会上佛教信徒到处都是,约占全台湾所有宗教信徒的一半。据李桂玲编著的《台港澳宗教概况》介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台湾的佛教团体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弘扬佛教,如使用广播、电影、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等媒体,举办各种法会、演讲会、旅游以及出版书刊来扩大传教,招募信徒。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后期韩人开始进入上海,但是直到20世纪初在上海定居的韩人并不多,宗教教徒就更少,因而也没有出现韩人的宗教组织。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移住上海的韩人开始逐渐增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宗教教徒。随着韩人的增加,韩人开始组织自己的教会,进行宗教活动。1919年三一运动后,移住上海的韩人激增,20年代初终于在上海形成了韩人社会。随着韩人社会的形成,韩人的宗教组织也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基督教、天主教、大宗教和天道教教会先后建立起来。在韩国国内拥有很大影响的佛教虽也曾试图在上海建立组织,如三一运动后,佛教僧侣李钟郁、…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思潮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宗教思潮。其出现的原因按编辑《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一书的张钦土的解释,在于彼时国人认识到非适宜的人文思想不足以救中国,而宗教作为人文思想之有机成分,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有人提倡,有人反对,有褒亦有贬,宗教思潮由此引发。张钦士的解释,确有其道理。 至于这股宗教思潮的成分、内容,张钦士侧重于基督教的教义,思想,同时指出社会上还存在其他一些宗教思潮,如新佛教思潮、孔教思潮、各教调和思潮、灵学思潮。在这里,重点考证民国宗教思潮中的佛教思潮与基督教思潮的关系问题。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虽然基本上是和平相处、各求发展的。但由于双方所处的外在环境相同,内部存在的教徒素质不齐,因人损教等问题相近,所面临的顺应时代、改革图存、振兴自身等任务相似,因而也有所交流,甚至发生争执辩论。两教各有一些人撰文,对比评论双方的教义、思想、作用。这样,就使这两种思潮发生了关系。总结起来,当时对于两者关系的论述,共有四种代表性论点。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西寺观藏书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斌  范继玲 《晋图学刊》2000,(4):59-61,32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四大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还在继续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满族神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其自身的多元宗教特征不无关联。它不仅与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笃信的萨满教存在密切关系,而且还吸收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文化元素与思想,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赵朴初 《出版参考》2005,(12):20-20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  相似文献   

14.
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文化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邻域文化的渗透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宗教文化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外,福建民间宗教在福建民也极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各时代既继承传统,又有改进革新,流传下来的礼法相当多而繁琐。古代南亚次大陆也是文明之邦,同样有长远历史积淀而成的繁琐礼法。各种宗教差不多又都有自己的礼则规定,一般说来也很繁琐,有的还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汉化佛教就同时具有这三方面的传统,即,原始佛教受到南亚次大陆古代礼仪的深刻影响,或者说是从那里的礼仪生发改造而来;南亚次大陆佛教又逐渐创制出本身的一整套礼仪制度;汉化佛教又在接受前二者包括经由西域传来的影响的同时,将其与汉族的礼仪揉和,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礼法规则。下面还是得先由南亚次大陆讲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编审黄夏年等策划组稿的“中国佛教学者论文集”,由宝庆寺资助,从2003年至今,已出版八辑46本,因其作者大都为当今研究佛教有代表性的学者,故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家宗教局《中国宗教》杂志曾专门评价介绍此套论文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何绵山教授应约撰写的新作...  相似文献   

17.
从口口相传到多渠道融合,佛教的传播对人类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产生了诸多层面的影响,特别是当代媒介环境中的佛教传播活动,其现代性特征与传统宗教意识的互动吸引了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关注.本文通过社会、历史视角的综合考察,探寻新媒体环境中宗教传播所呈现的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呈现出了调适、误读、异化现象.宗教传播中的这些现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分析这些文化现象,思考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对当代中国文化传播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谁在从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第一大宗教,经历了两千年跌宕起伏的佛教,如今感召了一批中国社会精英希望在佛门之下找到灵魂的安宁  相似文献   

20.
地处汉藏交界地带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流行肢解尸体的水葬习俗,该习俗成为当地人划分"有子嗣人群"和"无子嗣人群"、"正常死亡"和"意外死亡"以及"夏秋"与"冬春"的边界,其中"肢解尸体"这个动作具有苯教、佛教和儒家色彩,而水葬本身却受苯教、佛教和儒教教义排斥,表明丧葬并不是哪一种宗教教义的附属品。作为一个民族不断传承的风俗,丧葬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各种宗教互动的过程中对宗教的相关因子进行扬弃、吸纳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立于宗教的信仰,是为丧俗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