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作为音乐鉴赏教学引入这一思想有非常意义,“涵泳”,意为沉浸水中潜行。用于读书,指全身心投入书中境界:或默读静思,品味鉴赏;或高声诵读,以声传情。而音乐鉴赏中聆听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欣赏的“涵泳”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文教育方法提倡涵泳历练、切己体察,意即要求读者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细细品读、反复揣摩,不断掂量玩索、鉴赏比较,将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教育方法提倡涵泳历练、切己体察,意即要求读者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细细品读、反复揣摩,不断掂量玩索、鉴赏比较,将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如果读者不能与作者发生情感的共鸣,就无法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诗词的鉴赏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说,在古典诗词鉴赏中,情感的鉴赏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我以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古诗词情感鉴赏题为例,来探究一下如何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浸淫其中以期  相似文献   

6.
在若干散文鉴赏法中,涵泳法是一种对学生来讲十分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谈谈运用涵泳法鉴赏散文的几个问题。一、涵泳的含义涵泳,简而言之,就是沉浸其中,细细体味。说得白一点,就是熟读。熟读应读到基本能背诵的程度,或者要求再高一点,读到“文若己出”的水平,争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获得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境界。《陆象山语录》有诗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涵泳法的优越性1.能增强趣味性,锻炼联想力和想像力我要求学生运用涵…  相似文献   

7.
“涵泳”,意思为沉浸在水中潜行。用于读书,则指视书如水,全身心地投入书中“玩味体察”。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涵泳”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曾国藩把读书时的反复诵读与品味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也就是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笔者认为,“涵泳”是一种整体性的言语理解方略,是指读者读书时细致入微地体验感受,持久反复地细细品味,从而深刻领会文中的意旨和情趣,正所谓“熟读深思义自知”。  相似文献   

8.
玩索而有得     
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经》,有一个法则要把握住,这个法则就在手边这本书上,孔子研究了《易经》以后说出来的。他这句话很妙:“他说“玩索而有得。”学《易经》最好用麻将的方式来学它,如果把八卦的麻将牌上,摸起来就趣味无穷了。孔子教我们念别的书,都是要持严肃的态度,唯有我们学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语感,就缺少对语言的想像力。夏丏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一、语感要靠学生长期的阅读实践才能习得传统的语言教学从语言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非常重视对语言的“涵泳”。所谓“涵泳工夫兴味长”,意思是读书要沉浸在其中,细细品味,方觉兴味无穷。用“品读涵泳”的方法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是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吟诵、推敲、揣摩、触发、鉴赏的训练,因为它从…  相似文献   

10.
"涵泳"一说,最早是由朱熹提出来的。他说:"学者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曾国藩对朱熹的涵泳说颇为推崇。他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灌足,则‘涵泳’二字,庶几得之于意,言之于表。"  相似文献   

11.
<正>古典诗词具有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音韵美四种基本特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带领学生去鉴赏这四美。而读者鉴赏诗歌是一个透过意象进入意境以还原诗人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应该是诵读——入境——涵泳。涵泳,其实就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意象进行整体的反复的感受和体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如果说诵读、入境是古诗词鉴赏的路径,涵泳则是诗词鉴赏的最终目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涵泳品鉴,我认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具有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音韵美四种基本特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带领学生去鉴赏这四美。而读者鉴赏诗歌是一个透过意象进入意境以还原诗人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应该是诵读——入境——涵泳。  相似文献   

13.
朱熹《论读书诗》中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思量。"所谓"涵泳工夫兴味长",即咀嚼回味,慢慢地品味诗的悠长韵味。诗歌语言大都含蓄隽永,用字内涵丰美,要对诗歌字斟句酌,反复玩味,才能悟出其中的意趣。因此涵泳是鉴赏诗歌的基础。由于诗歌的跳跃性强,艺术空间大,读者必须抓住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去创造形象(意境),因此诗歌的教学与叙述类作品不同,  相似文献   

14.
“第一印象”,是对诗情的直觉感受阶段,它常常会接触到诗歌的个性特点和新鲜之处;但直觉欣赏还不能全部把握作品的感情底蕴,有时直觉欣赏也会出现偏差。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画有初观平淡,久视神明者为上乘;有入眼似佳,转视无意者。”读诗与观画一样,也有初读没有准确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和优劣的情况。所以,欣赏诗歌应该十分重视“第一印象”的感受,但又不能满足于“第一印象”感受,而应该将欣赏伸向深化,进行深层次的美学鉴赏。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知人论世”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体味作品寄托的情感,把握作品传达出的内蕴以及认识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读者.但是,“知人论世”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候人品和文品是不一致的,这使文学鉴赏容易步入误区;另外,有的人偏爱穿凿附会,曲解作品的本意,这些都对文学鉴赏不利.而真正的文学鉴赏就是要克服其弊端,将“知人论世”与“作品本体研究”紧密结合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出文学作品散发出来的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一切文学形象的鉴赏都离不开对文本的细读(辩词、析句、明篇)、体味(知事、读人、品情、悟理)、涵泳(思其文、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规律,提炼心得,进行有效鉴赏。简单地说,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所谓涵泳,贾志敏老师这样解释:涵泳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即通过反复诵读、潜心意会以明达文义。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由此可见,涵泳不仅是养成语感的最佳方法,也是学习汉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19.
杨彬彬 《学子》2014,(7):25-25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古诗词名篇的鉴赏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每当提到鉴赏,很多学生就觉得高深莫测。其实,它并不像学生们想象得那样难。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诗歌创作的根本动因是情感,而人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