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桃花源记》(初中第二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教材注:“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我们以为此注可商。《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诗、序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相似文献   

3.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4.
袁从润 《学语文》2005,(5):46-46
《曹刿论战》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弱鲁战胜强齐的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写曹刿的战略见解和言行,再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远见灼识与卓越军事才能。然而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的注释值得商榷。课文将“虽不能察”的“察”注为“明察”。将“必以情”的“情”注为“实情”,  相似文献   

5.
“却”应释为“退”山东省五莲县一中刘鹏翔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  相似文献   

6.
“红酥手”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一词。以往诠释此词的注者大都把它解释为“形容女子的手红润白嫩”、“肌肤红润酥腻的手腕”、“形容女子搽红酥的手”等等。笔者认为上述几种注解均属误释。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素好春游。每年三月初五,人们要携带酒食,到会稽禹庙游  相似文献   

7.
《卖柑者言》有句云:“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句中的“子所”,课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为“你那里”。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下册注“所”为“所需”,认为“所”后省略了“需”字。我认为上述两解均有可商榷之处。正确的理解应将“所”训为“意”。验之古文,书证颇多。请看: (1)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  相似文献   

8.
"用教材教"的核心思想是让教材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不仅仅是把教材上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9.
实现阅读教学的改革,必须变“由教定学”为“由学定教”。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备课强化备学。即加强备学生和备学法,因为教是以学为目的的,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备学生先要做到心里确有全体学生,尤其心中要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了解上、中、下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基础、智力、能力、思想品德、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等方面有所了解。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通过学前调查(如诊断性书面或口头了解)、座谈问答及出预习题摸底等方式予以实施。备学法就是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遭遇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沂水春风》一文,当子路第一个回答说,他能治理“千乘之国”时,孔子就“哂之”;当冉有说能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以及公西华说自己只愿做小司仪之类的官时,孔子却默认了。  相似文献   

12.
翻开冀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 (实验本 ) ,我被里面多彩的画面、亲切的话语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不是一本死板的、文字罗列的数学书 ,而是一本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富有时代色彩的“儿童读物”。学生看到它更是爱不释手 ,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与好奇。书中的内容就像生活中的故事 ,亲切、自然 ,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就学到了知识 ,真不愧为一本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拓展数学思维 ,学会数学知识的好书。这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如“动物乐园”、“玩泥巴”、“搭积木”等教学活动设计 ,大大…  相似文献   

13.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导致“少慢差费”。如此效果,症结何在?除了教师缺乏经验、知识功底欠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语文即教课本”的观念在作怪。观念决定行动。有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有落后…  相似文献   

14.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15.
去一所小学听课,被其中的一个片段所深深感染:师:(展示一幅剪纸头像)这是谁?生:(起先非常意外,后又兴奋万分)是您!师:对,就是我。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就是我的? (学生一听兴趣更高了)生1:从脸型上知道的,是国字脸。  相似文献   

16.
《荆轲刺秦王》 :“(秦王 )遂拔以击荆轲 ,断其左股 ,荆轲废。”“废”字注 :“残废 ,伤残倒地。”“废”疑为跌倒义。《韩诗外传》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楚白公之难 ,有庄之善者 ,辞其母 ,将死君。……比至朝 ,三废车中。其仆曰 :‘子惧 ,何不反也 ?’曰 :‘惧 ,吾私也 ;死君 ,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台湾赖炎元《韩诗外传今注今译》注 :“废 :坠 ,跌倒。”跌倒义是。《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暗口恶叱咤 ,千人皆废。”司马贞《索隐》 :“孟康曰 :废 ,伏也。张晏曰 :废 ,偃也。”偃伏虽有别 ,其为跌倒则一。此文“…  相似文献   

17.
由华东七省市和四川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版),选用了柳宗元的散文《钴锢潭西小丘记》,该文中有这样几句话: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 “止四百。”余怜而售之。这段话中的“货而不售”,课本是这样注释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前不久,我在上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十册《氧气》一课时,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理念所赋予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20.
艾森豪威尔是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手下的一位上校,他工作扎实,思维敏捷,善说会写,能力超群。然而他生性倔强,且爱“独立思考”.在上司面前常常“不听话”.被人讥为“不好用的上校”。麦克阿瑟夫人见他不止一次地和老公顶牛,心中不快,便吹枕边风:“那个艾森豪威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