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悟诗歌     
朱爱武 《教育文汇》2003,(11):39-39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诗歌作品?我的理解是:既不是不加指导,信马由缰地由学生泛泛阅读。也不能是只由教师机械僵化地片面解读。诗歌是最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以最简炼的语言组合创设了所有语言艺术中最富意韵的意象。通过意象创设,或寓意,或象征,丰富的情感或深奥的哲理则自诗歌的意象中源源流淌,让读者从中体会妙不可言的情感。在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2.
老师应指导中学生怎样来读诗、来鉴赏诗呢?这应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对意象的理解、鉴赏。 诗歌的意象是学生认识和把握艺术形象,进入艺术境界的桥梁和纽带。比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学生如果能够抓取体现山林寂静的几个意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山涧,就能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诗人独特感受,即对悠闲恬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对官场、名利、人事纷争等尘世烦扰的厌恶和回避。  相似文献   

4.
意象即意中之象,也称”审美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简单地说,指诗人心中的物象。它是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客体(物)进行能动反映的产物,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的有机统一。诗歌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我们要鉴赏诗  相似文献   

5.
6.
姚磊 《宁夏教育》2004,(10):47-48
所谓“鉴”即评定优劣;所谓“赏”即享受情趣,领略美感。诗歌教学的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领略感受诗歌“美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的切入点,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首先要找到赏析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入门之径.只有读懂了意象的含义、意境的氛围,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而古典诗歌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意象和意境,只有打开意象和意境的大门,才能披文入情,开始鉴赏.所以笔者认为初步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理解意象和意境.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点拨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美的意境。所谓点拨法,主要有启发和激疑两种,下面试分述之。一、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法,就是在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启发点拨学生  相似文献   

9.
1.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长江天际流。 A、首句除点明题意外,还包含与“黄鹤楼”这一天下名楼有关的生活和友情的回忆。 B、“西辞”说明朋友要离开黄鹤楼西去扬州。一个“辞”字透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C、次句点出送别的时节和友人的去处。“烟花”二字,烘托出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送别环境,也透露出盛唐时代的繁华。 D、三、四两句在写景中蕴含着一个充满诗情的动人细节,在长久的翘首凝望中,寄寓了诗人对朋友的无比眷恋之情。 2.对《…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讲解向来被教师视为畏途。这固然有诗歌意象的模糊性及由此造成的内容多解性等原因,还有一个因素往往被我们忽视,那就是中国人的思维长于概括而短于分析,长于模糊而短于精确。这种思维特点使我们满足于对一首诗“有感”,缺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感为何感,感从何来”的兴趣,所以有些讲者被追  相似文献   

11.
张向光 《文教资料》2006,(14):37-38
本文主要是来探讨中学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法,认为现当代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辨识诗歌意象并正确地解读。全文从两方面展开论述:1.辨识诗歌意象;2.了解意象的美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是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情,创造鲜明形象和深远意境,来集中、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记忆文句,而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因此,很多的学生就只能望诗歌而兴叹了,如果在教学中从情景体验,抒发情感,描述心境,笃定韵脚,遣词造句几个方面尝试,或许能让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 2.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评论。 3.尝试运用意象写作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一碰诗歌鉴赏题,心里就发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古诗的写作模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等与现代诗歌大相径庭.学生理解起来本身有难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必须强化三个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言简而意丰,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理;集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概括性于一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种诗歌教学法。针对可读性强的诗篇,从朗读人手,讲求轻重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势品出诗的韵昧来。对于如诗如画、诗画交融的写景诗,采用以图赏诗,诗画共解的方法。对于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可采用“以文续诗”的方法,增强对诗的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鲍艳 《现代语文》2004,(7):30-31
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诗歌所具有的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高度概括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水平、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导他们步入诗歌的殿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诗歌教学中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王广清 《语文知识》2003,(11):F003-F004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对2000年版教材作了合理的调整,将原第三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调至第一册第一单元,并加大了新诗的分量,力图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为他们以后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