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红一生跌宕起伏,漂泊至极,她的小说创作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1933年初至1934年6月是她小说创作的早期,在这一阶段中,萧红的小说的独立意识逐渐显露出来,是从一位写手到作家的过程;再者,从1934年6月至1937年9月为其小说创作中期,也是她小说创作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萧红小说逐渐形成了自主品格,有了深邃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最后,从1937年9月至1942年1月为她小说创作后期,这一阶段是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发挥到极致,其中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沉淀。不同的阶段,萧红小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弹指一挥间,1911年出生的萧红,到2011年有100岁了。为了纪念萧红百年诞辰,黑龙江准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当年掀起“萧红热”浪潮的领头人王观泉先生,嘱我写篇文章,以示记念。1960年代,我看过《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爸爸告诉我,萧红的生活很坎坷,鲁迅非常喜欢她。当时根本没想到,十几年后,我会为她写传,但缘起就在那时,萧红的名字已进入我的记忆库存。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地位毋庸置疑。一部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让更多人知道了萧红的名字。然而,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她东渡日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三十年代初走出北疆呼兰河畔的著名女作家。她的故乡所在省份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自1979年以来陆续再版了她的主要著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以及《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她就是凭着这些卓然不凡的作品走向全国,迈进世界的。今年农历端午节是她八十诞辰,作为她的家乡的读者,我们谨以此小文作为纪念。一、萧红创作轨迹论萧红的文友、已故杂文大家聂绀弩1980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萧红选集》写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出现在《夜哨》上的一颗亮星,她那闪闪发光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沦陷初期的东北文坛,她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这样对萧红评价实不为过誉。本文着重研究一下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及其思想,我想也会有助于对这位女作家如上的认识的。1932年秋,松花江一次历史罕见的洪水,竟然使萧红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很快,她同落难中结识的知音——当时活跃在东北文坛上的年轻小说家三郎结合了。这是萧红走上文学之路的一个决定性的契机。因为在此之前,萧红只是一个追求理想,努  相似文献   

6.
萧红简介萧红(1911-1942),30年代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出版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从此蜚声文坛。1942年病殁香港,年仅31岁。提起萧红,不得不关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一贯的新颖别致的风格,清新疏朗的文笔和热情沉郁的底蕴。这决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她那多情、多才又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不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能得到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关注,并为后世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价值不容小视.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童年的生活和长期的漂泊使她对故园逾加思念,影响了她的整个创作,形成了萧红独特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生命有31年,始自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的那一年,终于建国前战火纷飞的年月.而她的创作也只有十年.在战乱、流离、病痛中,她创作了一百万余字,留给了世人难以忘怀的文字.她短促的创作生涯赢得了研究者们长久的关注.萧红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在她生前就已经开始,鲁迅和胡风分别为<生死场>所作的序和跋,可以说是萧红研究的先河.本文即从这里开始,对萧红研究进行比较系统地梳理.  相似文献   

9.
萧红故居一共有五间小屋,其中有两间屋子都是书。我再仔细一看:哇!竟然都是萧红写的,她真了不起。萧红阿姨仅仅活了31岁就离开了我们,她那么年轻,真遗憾!如果她能活70岁,那她写的文章还不得装满两大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她的亲人不会忘记,龙江的后人不会忘记,全中国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不会忘记,萧红,诞辰100周年了,一定要纪念她。而我,除了常常想起萧红故居,更常常想起萧红的不朽作品《生死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十年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萧红,离开我们已经57个年头了。即使从1932年算起,萧红的文学之旅总共也不过短短的十年,但她数量不多的小说和散文却至今熠熠生辉,并使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为她的英年早逝而叹惋。翻开她的散文小品,就如同翻开三十年代东北社会的风俗画,并对于置身其中的萧红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一位充满童真童趣的女作家,然而寂寞,漂泊,充斥着她的一生。正是她自身的不幸命运,使她笔下的人与事也点染了一层悲剧之美。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自始至终用一双敏锐的慧眼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艰辛,她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个无比深冷而又残酷的悲剧。文章以研究萧红小说的悲剧内涵为中心,从萧红小说悲剧意识的根源,悲剧风格的体现,悲剧意义与价值这三方面来论述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她用凄美而绚丽的彩笔勾勒出一幅幅东北儿女的日常生活图景,其笔下的悲剧人生有肉体的疼痛更有精神的愚昧。她以悲凉的叙述格调贯穿于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她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因而她的作品总是散发出一种单纯而深刻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14.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她幼年丧母.父亲对萧红十分严厉。幼小的萧红从小就生活在冷酷的环境中.这也造就了她富于抗争的精神。长大后。她流亡上海.又受到了鲁迅等新文化先驱的关怀,在这些导师的影响下,萧红自觉地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以一种人本位的现代意识,去建构属于人类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萧红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天才作家在其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在对她作品的研究中,有种学术观点认为萧红的创作生涯前后出现了两个分期,认为萧红作品的思想性从前期到后期“由积极转向了消极”。本文不否认她的作品前后期在创作风格与格调上稍有差异,但认为萧红的作品始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这条主线简而言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人生。为社会  相似文献   

16.
论萧红作品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萧红是从那张照片开始的,齐眉的刘海,清癯的脸颊上,萧红睁着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她周围的一切,那么凝重,那么专注。凭着这份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她跻身于现代杰出小说家之列。正如端木蕻良所评价:“萧红的小说是第一流的,在现当代女作家中,她当占第一把交椅,……他始终认为没有一位女作家超过萧红。”(端木蕻良嘱曹革成先生给马伟业先生的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生她养她让她度过苦涩童年且终生不能忘怀的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留连于破旧的小屋,徜徉在后花园的路上,我似乎看见她踽踽独行的身影,似乎听到她跟祖父…  相似文献   

17.
紫慕 《高中生》2013,(16):17
坐落在黑龙江省呼兰区的萧红故居,依旧保存着百年前青砖青瓦的原始风貌,是一座典型的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院子中央的一方卧石上安闲地坐着萧红的塑像。她的目光是温婉恬静的,手托下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或许她的心中正在呢喃:这一次,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不用再去流浪了。在那个早春的料峭寒风里,年约三十岁的萧红就在寂寞里远行了。上苍似乎在冥冥之中有安排,因为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她小说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惊羡。本文试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谈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萧红小说的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生命生存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使她的作品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天才的散文家。曾给她的小说《生死场》以高度评价的鲁迅,就格外看重她的散文,曾说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萧红的散文总有一种寂寞气息淡淡地逸出,她的散文语言是"明丽和新鲜"的,这些都是萧红散文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萧红笔下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它对萧红作品主题、风格构成的意义与价值。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不但体现了作者心中那种被社会抛弃之孤独荒凉感,而且用对毒太阳的诅咒来体现她对暴力的男权社会统治的愤慨,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象征了男性权力的统治。而作品中朝气蓬勃的太阳则暗含了萧红对光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太阳意象成了她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的描述,又形成了一种悲凉、忧郁、甚至有些冷峻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她的作品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