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MET2003整卷试题比较温和,没有什么难题怪题,因此全国考生及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连声喝彩,交口称誉。笔者也认为NMET2003试题较为新颖,难易搭配较为合理,是一份成熟的好试卷。但其中有一单项选择题出得较偏,考生多是蒙出来的。而且所给标准答案亦颇值得商榷。尽管瑕不掩瑜,笔者还是想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稳定中不乏创新,难度适中,总体上是成功的。一、试题亮点(一)语基板块———仿写题更显智力色彩仿写题是近年来考生熟悉的考查形式,但今年的仿写除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之外,更具智力色彩。它要求广大考生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用足、用活自己的才情、才思、才智,丢弃训斥的面孔、尖刻的言辞和空洞的说教,使提示语体表现出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和语言张力,从而展露出亲切、友善、生动的创意特质。(二)阅读板块———文言文呈现全新气象1.新选料。今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往年均选自…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史金霞 《师道》2003,(8):22-23
高考,是为了有效地考察知识能力从而为国家择优选拔人才,还是命题人跟600万考生及其老师、父母所玩的猜题与反猜题的游戏? 我这个问题,本来应该和今年的高考作文一样,回答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得知本年度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考题之后,我却无法不带着满脑子的困惑,痛苦甚至有些愤怒地诘问:出考题,还是玩游戏?  相似文献   

8.
9.
何更生 《学语文》2003,(4):24-26
2003年安徽省夏季高考阅卷工作在安徽师范大学进行,文学院承担了语文学科(主观题部分)的阅卷任务。我们对语文人工阅卷的试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组织质检人员、各阅卷组组长以及部分重点中学的阅卷教师对试题和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现将第四题和第五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意见和研究结论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 1 8分 ,每小题 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A .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B .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 .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 .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 .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B .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C .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 .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第四大题本大题包含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句名篇默写三项内容。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分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以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等内容。自去年开始,改用主观题的方式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9题的题目如下 :如图1所示 ,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 ,碗口水平 ,O点为其球心 ,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 ,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 和m2 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 ,质量为m1 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 m2m1 为 ()A. 33 B. 23 C. 32 D. 22本题是考查静力学知识的基本题 ,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它的通常解法如下 :解1作出m1 的受力图 (如图2所示 ) ,由“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这一条件 ,得T=m2g,作m1 点的切线l,∠α与∠2两对应边互相垂直 …  相似文献   

15.
16.
历史     
《中国考试》2003,(7):155-158
  相似文献   

17.
化学     
《中国考试》2003,(7):126-130
  相似文献   

18.
政治     
《中国考试》2003,(7):182-186
  相似文献   

19.
王大赫 《考试》2003,(9):3-5
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因为各自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各说不一,答案多彩丰富,那么怎样才能对高考作文试题做出正确的评价呢?我认为,应当有一个站在高考目的这一高度上,统一看问题的标准,根据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和“3+x”考试改革的目的,我认为“三个有助”原则,是评价高考试题的唯一标准。即“有助于高等学  相似文献   

20.
物理     
《中国考试》2003,(7):111-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