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进 《教育文汇》2003,(8):36-36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逍遥游》(第一节)反映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根本支点。《逍遥游》既是一篇哲学论文,又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哲学为强健筋骨,而以文学为丰满血肉的巨篇宏章。  相似文献   

2.
文非 《学语文》2003,(5):47-47
试验本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庄子·逍遥游》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少数课本注释或失于粗疏 ,或有欠准确。兹不揣浅陋 ,提出商榷意见 ,供各位同仁参考。一、“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教材注 :“[而后乃今培风]然后才能乘风 ,而后乃今 ,然后才开始。培 ,凭。”我认为 ,“而后乃今 ,然后才开始”这一注释欠准确 ,它给人的感觉是“字字落实” :“而后”就是“然后” ,“乃”即“才”。“今”引申为“开始”。这实际上是误导。本文中“而后乃今”另见于“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而“乃今”还有一处 :“而…  相似文献   

3.
教材(2002年11月第2次印刷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杜2000年出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杜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朱编)、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郭编)等书。  相似文献   

4.
5.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节选)》是高语第四册中的课文,作者是庄周。从教材的编写思路看,编者是想让学生“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见单元提示)。但笔者认为《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实施,怎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根本观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失,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文章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审美境界乃至审美策略,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9.
10.
董文静 《学语文》2002,(5):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逍遥游》有这样一段话:“《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相似文献   

11.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有人称之为“雄伟奇崛”的名文,人教社把它节选入高中第六册教材。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师生对课文的注释一起作了探究,今写出疑问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4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黑龙江大庆市第十六中学赵继全老师《〈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的文章,笔者对其中观点持不同意见。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和赵老师商榷。第一,文中第一点理由是"缺乏‘例子’之实",说"课文涉及的许多词语都不常用,文言知识基本无法迁移",所举之例仅仅是几个通假字而已。笔者却不这样  相似文献   

13.
14.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些作品中的语句,或因作品年代久远、或因作品内容表达的特殊性,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歧解纷出。在这种情况下,解读者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文理,有时还要兼顾到生活常情、常理,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高中《语文》第四册《逍遥游》一文中有两句话的注解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历来被推为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主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游。游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逍遥”。何谓“逍遥”呢?尽管历代庄子注家解释不一,但对逍遥的自由自在、无所依托本质是毫无异义的。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一词除了用作文题外,还有一次在文末出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这里,“逍遥”与“彷徨”对举,根据文意,“彷徨”所表达的意思侧重于“身游”,与之相对,“寝卧其下”的“逍遥”该是超乎寻常意义的“心游”、“神游”了。“神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理想境界的追求势必决定了庄子的理想世界、理想人生甚至理想的文字表达,从而折射出庄  相似文献   

16.
陈尚Ming 《语文知识》2000,(6):F003-F004
九义材《初中第五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文下边顺数第(20)(21)两个对文题的注释为:(20)[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21)[死于安乐]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笔者以为这两个注释值得商榷。这是因为:①句子本身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学习《逍遥游》一文,非常困难,而且其属于《庄子·逍遥游》篇的选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若能遵循分割剖析、由浅入深、层进探索的办法或可让学生领会更深一些,即分段教学—琢字磨句—析理摩情—心领神会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散中庄子的散最生动优美,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具有个性化特征。它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其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章。鲁迅高度评价庄子的散“汪洋辟闽,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在章中善于使用比喻,因而使章含蓄蕴藉,富于变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逍遥游》不但比喻多,且运用灵活,充分显示出了作高超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新近出版的注释本《小额》是学习和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的宝贵底本之一,然其标点及校勘方面仍有一些可商之处,尤其是影印版中大量的异、俗字未能在注释本中得以完整体现,淹没了其固有的文字学价值,本文尝试就该书点校方面若干问题加以校释。  相似文献   

20.
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所热烈欢迎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