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高考语文第4小题为成语辨析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该题不恰当的一项为D项,…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3.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属语义重复,故是错用。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话说知音>一文中的第二段的开头一句是"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这一句中的"出神入化"运用有误.<现代汉语词典>释"出神入化"一词义为:"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修订版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大量新饲语,这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演变,其中“订金”就是一个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词条。《现汉》在“订”字条下对“订金”一词的释义为:“定钱。也作定金。”在“定”字条下对“定金”的释义为:“购买或租赁时预先付给的一部分钱,作为成交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肖科见 《语文学习》2011,(11):73-74
“匪夷所思”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义为“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据此,有人认为,既然“匪夷所思”中已有了“人”.那么再说“令人匪夷所思”就不能成立,这是成语“使用不恰当”。(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匪夷所思”误用原因分析》)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8.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四题的阅读材料中的成语“曾几何时”用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9.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在2004年15套高考试题中,有三个虚词没有考查到,这就是“何”“焉”“者”。  相似文献   

10.
“蒸发”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治平 《语文知识》2003,(10):16-17
很久没有上网聊天了,打开我的OICQ,见到一个网友的留言: 你是不是蒸发了,为什么很久没见到你了? 见到“蒸发”的这种用法,甚感新奇。不过当时以为只是网友偶尔为之的大胆创新,没想到前几天坐公交车时看见一位乘客拿着一份《成都商报》,上面赫然印着一则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1.
“花(huā)”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近20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即“花朵”的“花”;第二个义项是指“可供观赏的植物”,即“花木”的“花”。  相似文献   

12.
陈丽萍 《学语文》2007,(1):19-19
近日,我们给学生听写“傻子、傻瓜;傻乎乎”的同义词“s hǎmào”时,出现了“傻帽”与“傻冒”两种写法,一时大家争执不下,尤其坚持“傻帽”的一方,搬出了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为证。确实《,现汉》上清清楚楚写的是“傻帽”,并未收录“傻冒”。那么“傻  相似文献   

13.
2014年2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曹阳、王菲菲的文章《“烂片”〈大闹天宫〉闹了谁的天宫》,文章第一段写到:“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异常火爆,票房创新记录,尤其是《大闹天宫》更是一路领跑。然而,票房虽然火爆,电影的质量却让人不敢苟同。”这段文字末尾句子有语病,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应该说,这是比较明显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苟同”条目的解释是“随便地同意”。对别人的观点或见解,可以说“不敢苟同”;对“XX的质量”,不能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一厢情愿”、“两厢情愿”,现规范用“厢”,不用“相”字。但一般的用字,则宜用通俗的“相”字。例如“两相比较”,不作“两厢比较”。  相似文献   

15.
“倚马”是个常见的典故,“倚马可待”、“倚马干言”都是常用成语。遗憾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辞书都误认为“倚马”的人是袁虎。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对“鸣金”一词的解释是:“敲锣,古代作战时作为收兵的信号。”笔认为此注欠妥。我们知道,古代军队打仗.以击鼓来督促、指挥士兵进军.用呜金来收兵,停止进攻.结束战斗。那么,“金”到底所指何物呢?我认为。“金”应是“钲”。  相似文献   

17.
“海”是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大洋靠近陆’地的地方。大的湖泊也可称为海,如青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为海洋。“四海”、“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滨海,因此称全国、国内为“四海”、“海内”。《说文解字》: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总之,以上这些对“海”的解释都跟水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汪宓 《学语文》2003,(2):3-43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塞翁失马》有“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一段,《教师教学用书》把文  相似文献   

19.
成语“美轮美奂”现在是越来越被某些“用户”随心所欲且以讹传讹了,乱用得面目全非,又毫无本义可言。这既有损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也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误导。请看下面最近在报刊上出现的三个典型错例。  相似文献   

20.
任志强 《考试》2004,(5):8-9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第25题,是公认的最出彰的题:它既关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体现了人性美,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照着示例来改写校园提示语,当成为2004年备战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但从学生改写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注意了“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要求,但很少出现佳句妙语。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改写校园 ?A ?A ?A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