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6):37-3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许多课文用文字难以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都可通过朗读体会出来。有些老师只注重课文理解而忽略朗读训练,殊不知,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朗读。进行朗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然后保证朗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朗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求知的需求。不要烦琐地分析问题、机械地练习、无必要地表演,  相似文献   

4.
王兰芳 《文教资料》2006,(33):125-126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本文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经常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之一。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之一。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朗读技巧ABC     
朗读指声音清楚、响亮地诵读。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朗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就会大大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既培养语感,又培养情感。要想提高朗读水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朗读的论述已有不少,我们应在朗读学、阅读学、教学论的视野中对其进一步全面认识,唯其如此,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有效。朗读,是朗读者建立在生命意识之上的,依据固有的文字语言,借助朗读技巧创造属于自己的有声语言的精神活动[1]。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朗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与品味语言、唤醒生命意识、展开丰富的精神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培养朗读习惯、提高朗读技巧、激发朗读兴趣、升华朗读效果这几方面浅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让朗读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如呼吸般自然。  相似文献   

14.
胡昌友 《教学随笔》2014,(10):20136+136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齐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朗读训练;但这些方法还不够丰富,在增强趣味性提高朗读能力上还显得单调。快读、说唱、伴读、悲读、乐读、方言读等现代课堂的朗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丰富了朗读方式,激发起了学生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讲述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加强朗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心理素质,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获得提高,更好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在语文新课标中,对朗读有着明确的要求。笔者从朗读的概念、作用、要求及朗读训练4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琴 《成才之路》2009,(31):37-37
朗读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读,特别是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规范口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正视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明确朗读目标、保证朗读时间、创设朗读情境、加强朗读指导、开展朗读比赛五个方面来提高朗读效果,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20.
许伟亨 《教师》2019,(4):47-48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抓住朗读这一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注意朗读姿势、指导朗读技巧、保证朗读时间、搭建展示平台等方面来分析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