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因其寓写于读,以读促写,既能为习作提供现成的素材,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备受一线教师的青睐,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经验,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如何在课堂中精选练笔点,让随文练笔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现状不容乐观,习作难仍旧困扰着无数的教师和学生。究其原因,不外乎无法可循。习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随文练笔是二者都有效结合。随文练笔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确定与本文相关的训练点,对学生的说、写、想象、表达等能力进行有目的培养的方式,这种方式恰恰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实现了化整为零,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该说,把写作引入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意识是好的.因为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基础.但阅读教学中的"写",与习作教学中的"写"是有区别的.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凭借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进行有感而发的一种练笔,目标明确,费时少,收获大,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小练笔虽小,但若能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的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4.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巧借文本,寻求练笔的切入点,进行有效练笔。教学中应巧用例文,指导习作;活用习题,有效练笔;模仿课文,同步训练。教师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勤写多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堂练笔即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特点现场进行相关习作训练,在深化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举例试谈如何利用随堂练笔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文“微写作”,就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跟随课文的阅读,立足一点进行短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写、读写融合。随文“微写作”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是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习题设计,明确地表现出编者努力为学生搭建读写的通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进行融合,组织学生开展随文“微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阅读教学时随机进行小练笔,既能为习作提供现成的素材,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随文练笔考虑进去。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练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一、看图写话练一练看图画是学生最喜欢的。看图写话有图可依,再加上学习课文后加深了了解,他们更会有话可说。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当前不少教师通过随堂练笔的形式将两者有机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模仿相关文章的表述方式进行习作练习,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得到了锻炼。本文列举小学语文教学实例,浅谈如何有效运用随堂练笔提高教学效果,为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可见,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进行适当有效地"随堂化练笔"。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本位”是读写互动的新路径.从写作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入手,在阅读课堂中随机仿写经典的句式、段式和全篇的布局谋篇,在读中习得方法并进行模仿操练;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关键点、精彩点、空白点,深入体悟并不露痕迹的随文练笔,在读写互动中既加深阅读体会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基于“写作本位”的单元整组阅读教学,紧紧抓住一组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关键点和布局谋篇的特色开展教学,从阅读一组文本的第一篇课文时就落实随堂习作,在读写互动中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生面对整个习作过程仍然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面对作文写作无话可写,说空话、说假话、题文不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为了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教学方式方法,在课文学习中结合文本进行随堂小练笔,让学生及时吐露内心的情感,学生往往会灵感突发,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和家长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害怕过星期二,因为星期二有作文课。他们写的作文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觉得无话可说,他们已经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消除这种心理的最佳方法就是把作文分解成随堂小练笔,降低作文习作的坡度。所谓的"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随机让学生围绕一个内容写小片段。这种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借助语文课本上的范例,在课堂上组织小练笔,让学生随文抒写,将习作与阅读结合,通过"就文取材"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课文的表达形式有机结合,增强习作能力。一、结合单元目标组织小练笔语文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这些目标大多是阅读目标,教师要明确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时根据课文特  相似文献   

14.
<正>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课堂小练笔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小练笔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写一些片断,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课堂小练笔拥有很多优势,譬如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材料随意,而且降低了习作难度,能在无意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的"身影"出现在了阅读教学中,就如一缕清风拂过,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我从事语文教学的时间不长,但通过一年多来的课堂小练笔实践,深切地感受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范例进行随文练笔,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运用迁移,典型构段处练仿写仿写,是学生作文的阶梯,也是随文练笔最主要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文本的典型构段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苦差事",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为此,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入手进行练笔,通过创作童话故事,改写、仿写、续写教材,编写调查报告,写活动作文、热点追踪、网络作文等,就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让学生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四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要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开好头,起好步,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就中年级习作教学,本人认为可以以文为媒,读写结合,提供小练笔的机会,丰富小练笔的练习形式,来提高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为什么要提议"读写结合"呢?首先,读写结合形式灵活,可以编写、扩写、续写、仿写.其内容灵活,可以写物、写景、抒情……练笔时间灵活,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后,而且时间可长可短.其次,读写结合紧随阅读教学,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者,因为它篇幅短小,章法不求"体统",不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卞荣艳 《文教资料》2012,(24):58-59
"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能融读写为一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随文练笔"伴随着阅读过程,贴近学生当下的阅读感受。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把习作训练有机地纳入阅读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