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119-120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优化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及意义,提高对地理的重视,从而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提高核心素养。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形成。联系生活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可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特点,梳理知识脉络,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内容与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地理教学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情境化学习能够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情境化学习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益的有效路径,即“构建问题化情境,设置情境化问题”“融入生活化内容,构建生活化情境”“设计实践活动,构建实践性情境”。  相似文献   

4.
梁锋琳 《新疆教育》2012,(13):173-17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止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爿,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如何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呢?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活化情境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借助地理实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探究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使其主动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至关重要。通过阐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以及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促进生活化课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宇红 《文教资料》2011,(27):139-140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化资源;关注时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生活化地理问题情境的原因
  问题情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特定情境问题为中心,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灌输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一定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可让学生在特定地理情境中,根据产生的疑问,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0.
范春玲 《考试周刊》2013,(48):62-63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训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如今倡导的教学"生活化"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思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使"地理教育回归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多渠道渗透"生活化"的地理知识都是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考试周刊》2024,(19):78-81
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智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提升与发展。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与原则入手,结合“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参与打好基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创设实践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等策略,探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发挥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主阵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对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何宗防 《教育》2011,(7):59-59
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成共识。教材中的“解答应用题”被“解决实际问题”所代替,教学中教师将新知学习生活情境化。然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依然传统,  相似文献   

15.
初中政治课与生活的关联十分密切,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探索。为此,教师可在政治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进行政治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以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与感悟”,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建立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生活化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莫建强  蒋超 《成才之路》2009,(33):I0018-I0018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地理课堂教学亦如此。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平时教学中,如何使地理课堂更具生活化,如何让生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搭建平台呢?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我们正是在与大自然长期和谐相处中,形成了一幅幅富有特色的生活画卷。而大  相似文献   

19.
奚晓霞 《考试周刊》2010,(41):180-181
“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只有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以学生生活中遭遇、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意义、学习生活的方式.提高生活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新课改理念.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新课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康潇津 《上海教育》2013,(12):37-37
通过积极开展以“生活化实验”为载体的“生活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学校被浦东新区确立为10所特色实验学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生活化实验”课程让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化气息弥漫校园。开展“生活化实验”课程,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关于正确学习和生活的方法、步骤、知识、能力甚至智慧,包括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是在理解和领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合理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学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