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进化至今,原本灵长类动物身体上浓密的体毛已经大面积褪去了,但是胡子仍然没有从男人的脸上消失,可见它自有存在的道理。古人都喜欢留胡子,今天人们为什么喜欢把脸刮得干干净净?胡子与各国文化历史习俗有哪些关系?为什么艺术家喜欢留胡子?男人为什么要刮胡子?胡子是男人的一种体毛,受雄性睾丸激素的作用而生长,是人类性别标志中的重要符号之一。男子从开始发育到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2,(9):16-17
男人留胡子有助于增加魅力吗?一部分男人留胡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每一年的胡子大赛都会吸引不少蓄着长短不一、疏密有致、形状各异的胡子的玩家去凑热闹。但是也有人怀着其他想法,他们希望留起"更有男人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14,(5):F0003-F0003
留胡子有时显得很酷,但胡子可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们也有胡子,或者至少是看上去像是“胡子”。  相似文献   

4.
一部分男人留胡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每一年的胡子大赛都会吸引不少蓄着长短不一、疏密有致、形状各异的胡子的玩家去凑热闹。但是也有人怀着其他想法,他们希望留起“更有男人味、更具沧桑感”的胡子,以吸引异性目光。  相似文献   

5.
本期杂志前面介绍过了,在老鼠面前神气活现的猫咪居然对甜味不感冒,天生尝不出甜味来。不过,猫咪的胡子为猫咪平添了几分神气。那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A1没什么特别的用处,是装饰吧。如果猫不长胡子,那是个什么样子?(人要是没有耳朵,也很难看啊。嘿嘿!)总觉得别扭A2是用来探路的。猫的胡子是用来探路的,它们的胡子很灵敏。A3是用来迷惑猎物的。猫一抖动胡子,老鼠可能认为猫咪打盹了,因此就放松了警惕。A4有胡子看起来神气,更威风。猫的胡子越长在猫的世界里应该越有面子吧。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吗?>>>请看41页第11期问题:青蛙冬眠时吃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说到年龄时常常使用一个词叫作"虚岁"。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对于"周岁"是怎么回事,可能一般人还能说得清楚。而虚岁如何"虚",却是件让人容易迷惑的事情。为什么古代中国人过虚岁?古人计算年龄以过年为标准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  相似文献   

7.
段晓赟 《知识窗》2012,(9X):33-34
<正>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时,在尝试读了几部金庸的作品后,我便喜欢到大街上的书摊或书店去"淘"几本他的最新作品。这天,我从书摊上买回了几本他的最新作品,欣喜若狂地一页一页地翻看,但却越看越纳闷:"为什么武功超群的男主人公到处找人打架,与人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大施拳脚呢?为什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过去的很长历史时期,男人的头发同女人的头发是一样长的,只是梳头盘发的方式有区别。那时区别男女的方式是靠胡子。欧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人流行戴假发,那些假发同女人的头发长度一样。150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登位,他在头发上做重要改革,下令男人一律剪短头发,女人一律留长头发,不过男人可以留胡子。詹姆斯一世登基以后,恢复男人留长头发的习惯。在19世纪以前,发型总是变来变去,直到19世纪以后,才形成男人留短发、女人留长发的风俗。  相似文献   

9.
大师的胡须     
胡须是男人的标志,更是个性的代言.而近现代史上大师的胡须,更增添了无限的思考与情趣. 胡须的形状是性格的体现.文学大师鲁迅的"一字胡",不向上,也不向下,一字排开,颇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鲁迅说他的胡子两端上翘的时候,不招国粹家喜欢;两端下垂的时候,又不招改革家喜欢.气得他剪去两端只留当间,终于成为隶书的"一"字.鲁迅的胡须很能说明他的性格,这"一字胡",正是他刚正、耿直性情的印记,鲁迅的批评精神都凝聚在他的胡须里.  相似文献   

10.
<正>在风沙雾霾多发的寒冷季节,现代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戴口罩出行。古代没有口罩,遇到风沙雾霾怎么办?早在先秦时,古人已设计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后又发明更时尚的羃罒離、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场……先秦时期已开始穿戴"面衣"古人对付风沙雾霾的首选"装备",大概要数面衣了。明屠隆《在京与友人》文中称:"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依屠隆所记,明朝时北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夜之间,小松鼠的脸上长出了三根白胡子。这三根白胡子很有个性,老大叫"善良",长得又细又长,性格豪爽;老二叫"邪恶",不长不短,喜欢恶作剧,无恶不作;老三叫"坚持",很瘦小,但毅力好,能持之以恒做好每件事。三根白胡子白天乖乖地待在松鼠脸上,到了凌晨两点多,便跳出来闯江湖,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到5点钟的时候,它们又都回到松鼠脸上。白胡子三兄弟爱好不同,每天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好胡子变成好人做好事,而坏胡子会变成坏人出去做坏事。这些天,老大听到了不少人抱怨——自己心爱的狗被偷了、房间里的东西不知道被谁弄得乱七八糟、家里时不时地  相似文献   

12.
在一座小城里,住着非常聪明而又热心的一位退休教授,大家不知道他的年龄,只知道他长着长长的胡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胡子爷爷"。小镇上有了胡子爷爷,大家的难题也就有了"答案"。来请教的人络绎不绝。由于胡子爷爷的知识渊博,耐心细致,尤其是他的思维不同寻常,所有来的人都能够得到圆满答复。于是,有的学校聘请他做了校外辅导员,专门解决那些让人百思不解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东虹日头西虹雨"……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用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不过,这些气象谚语常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的情况。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该如何取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试图预测天气。应该承认,老祖宗总结的这些谚语,有一定的科学性。古人经过不断地观察,再配合反复地实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凝结古人智慧  相似文献   

14.
正想减肥?先交个喜欢运动的朋友!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运动习惯能够"传染",朋友的示范作用会让人跑得更快、消耗更多的热量。先前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肥胖,会让其朋友出现肥胖的风险增长57%;如果两个人视对方为亲密好友,其中一人变胖时,另一个变胖的概率提高了171%。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爱洗澡,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香皂、洗发水的情况下,古人进澡堂带什么洗浴用品?先秦时期淘米水"潘"曾是高级洗涤用品从史料记载可以知道,先秦时期中国人洗浴时所使用的去污用品,是一种叫"潘"的用品。记载先秦时代典章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洗浴要求。《礼记》中的《玉藻》篇中有这样的说法:"日五盥,沐稷而靧粱。"这里的"沐"是洗头发,"沐稷"即用淘洗稷的水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年四季中,春季是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初春气候多变,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而春季同样也是盛行风由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在古人眼中,春风为春天带来了诗意和情怀;从气候上讲,春风为春天带来了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全国各地不同春  相似文献   

17.
倪方六 《百科知识》2021,(13):63-65
春暖花开,春天是赏花的时节,其实也是植树的季节.从古籍记载来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睐.这些树木不仅很常见,且都非名贵树种,那为什么古人特别喜欢呢?原来它们都有特别的象征,都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树.  相似文献   

18.
懒惰的蜜蜂     
我结识过一位养蜂人,他长着大胡子,配上用荆条编的草帽,活脱脱一个《神雕侠侣》中养蜂的老顽童. 大胡子十几岁开始养蜂,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人很健谈,也很和蔼.自从认识老人后,我在选择徒步路线时,喜欢往他所在的方向走.当然,老人的蜂蜜也是没得说,我从小就有咳嗽的毛病,自从每天喝上一杯用老人送的蜂蜜调的水后,症状竟然日渐好转.作为报答,我也介绍了很多驴友去买他的蜂蜜.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人而言,狮子纯属外来动物,是东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但中国人似乎格外喜欢狮子。中国古代的“狻猊”(suān ní)一词便指狮子。据说,这一词汇来自伊朗。狮子一经传入中国,就作为动物界的最强大者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节日里常见的舞狮活动以及古代留下的众多石狮、铜狮便是明证。那么,中国古人是怎样看待狮子的呢?据《旧唐书》记载,唐代诗人兼学者虞世南曾作有《狮子赋》曰:“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字里行间表达了古人对“百兽之王”的敬畏。他们把狮子想象得比老虎更凶猛,加之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很自然地,狮子的凶猛程度就更被夸张了。甚至古人认为,狮子一吼叫就会导致风雷大作;用狮子筋制成的琴弦一经  相似文献   

20.
脑筋急转弯     
正1骗人的人有个人每天都骗人、弄虚作假,但是大家都很喜欢他,为什么?2不批发哪个欧洲国家的生意不批发?3后天"先天"是父母遗传的体质,那"后天"是什么?4最不听话最不听话的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