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华章》2007,(10):161-161
新课标下创造性的美术教学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教学目的,确立美术教学活动中人的培养目标;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立足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多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实验的机会,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因受传统小学美术绘画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作品也缺乏创造力。新课标提出:“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认为这切中了以往美术教学的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作为新课标的执行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新课标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全面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美术的认识不够,对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彻,  相似文献   

4.
袁婷 《成才之路》2013,(29):30-31
美术新课标强调,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但教育一线的美术老师,有很多仍然走在传统美术教学的路上,他们主宰着课堂教学,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从而背离了新课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儿童传统美术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小学阶段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因此融合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美术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手工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传统教学方式较为难以,难以完成复合型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花卉教学的手段,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6.
于瑶 《学苑教育》2024,(8):61-63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力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艺术美,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小学阶段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因此融合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美术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手工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传统教学方式较为难以,难以完成复合型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花卉教学的手段,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儿童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在新课标的实际落实中也真是以"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目标。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是一个关键。只有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美术课堂,并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各种能力。结合笔者的美术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陈辉 《考试周刊》2013,(61):178
<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种传统观念教学的影响,学生很难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鉴赏能力,所以新课标对美术老师的教学标准就是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学会创新。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课堂逐渐从"副科"地位中摆脱了出来,美术教学的美育作用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这样才能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个性是新课标的要求。从目前来看,小学美术教学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例,深入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以促进个性创造。  相似文献   

12.
杨修红  郑宪恒 《文教资料》2011,(33):103-105
新课标下中学美术语言教学的开展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教师美术语言教学的观念陈旧、美术语言教学实施滞后、轻视学生主体造成的。作者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对策,以改进中学美术语言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普及,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可以看到,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教师教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知道主动创新。因此本文将就小学美术的课堂创意教学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以创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苏舒 《小学生》2023,(2):115-117
2022版小学美术新课标全面推进,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意味着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课堂中的师生角色,颠覆传统教学方式,追随审美发展潮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以2022年新课标为基础,提出三种思路,探究如何打造魅力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普及,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可以看到,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教师教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知道主动创新。因此本文将就小学美术的课堂创意教学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以创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徐丰安 《考试周刊》2012,(84):171-172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给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职美术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但受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逐步边缘化。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明确规定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中职美术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童智勇 《考试周刊》2024,(13):135-138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通过美术教学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和核心思想,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的优秀公民,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水平。基于此,文章先探讨小学美术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接着从多角度详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唐丽 《小学生》2010,(4):2-3
新编的美术教材,改变了从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而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许多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丁英慧 《新疆教育》2013,(5):185-185
根据新课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求,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初中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学习素描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象的感受更加客观、真实。本文结合本人对美术教学的一些理解和经验,谈谈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课标背景,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促进其中观念、手段及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创新美术教学模式还将帮助学生科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丰富并培养艺术情操和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文章将阐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继而分析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