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的,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享有“自然之肾”之称。本文从地貌景观视角,利用中国湿地数据库资料,及Leemans和Cramer(1990)建立的全球气候网格(0.5°×0.5°)数据库数据,选取东北地区湿地区域内358个网格点1950年~1989年的平均气象资料,计算东北地区湿地吉良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湿度指数HI值。东北地区湿地WI值基本在20℃~103℃·月之间,CI值基本在-205℃~-80℃·月之间,东北地区湿地的HI在4.5mm~20mm/℃·月之间。由于湿地的冷湿效应,温暖指数WI值范围小于同纬度范围的东北地区的数值,而湿度指数则相同。并通过对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分析及模型的修正结果,进行东北地区湿地的生态气候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50年来东北地区气温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董满宇  吴正方 《资源科学》2008,30(7):1093-1099
运用MHF小波分析、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及Yamamoto法对东北地区91个气象站点近5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了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存在着明显的增温趋势,变化幅度为0.36 ℃/10年,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增温幅度,冬季和春季对东北地区年均气温上升趋势贡献率最大,两者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6 ℃/10年和0.4 ℃/10年。年、季节的温度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温而言,近50年来整个东北地区的升温幅度较大的地区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大部及大兴安岭山地北端;大兴安岭南端、燕山山地东侧,辽河平原、辽东山地及长白山地大部变化幅度较小,本溪周围为整个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东北地区气温年变化具有明显的14年振荡周期,年代际特征明显,突变点分别为1964年和1988年,后者为强突变点。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危机,比如能源消耗、粮食紧缺、环境污染等。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该模式追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经济不同于破坏生态平衡,损耗资源的传统经济,以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损耗低、效率高、对人类健康有益为主要特征。首先介绍了绿色经济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东北产业结构绿色优化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东北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了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中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自然质量大都处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耕地投入水平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中高产田的粮食单产与适当的社会经济投入有很大关系,而低产田的耕地自然质量对粮食单产具有较大影响。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是目前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次研究为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1):16-20
运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开放的双向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累积效应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和全国依次递减的差序格局,且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都为正向效应。从产业结构升级对贸易开放影响的累积效应绝对值看,则呈现出"东北地区>东部>全国>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东北地区和东部为负向效应;全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跃飞  谭季青 《科技通报》2006,22(6):753-756
采用东北地区41个代表站1958-2001年历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温度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得到结果:在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全区一致的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20世纪70年代降水最少。温度存在着3 ̄4年的变化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存在明显的温度正距平。  相似文献   

7.
唐宝琪  延军平  王璐璐  刘永林 《资源科学》2015,37(12):2514-252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8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IDW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及斯尔皮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东北地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东北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格局,年降水强度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由南向北不断减小。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且随着降水等级的提高,高值中心逐步向辽东南地区移动;强降水强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大雨强度在各地差异不大,暴雨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大雨和暴雨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降水方式,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量与强降水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大雨降水量和日数的减少对研究区降水量的响应最显著,贡献率最大。大雨和暴雨日数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2a、5a,降水强度主周期均为28a。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东北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对区域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明辉 《情报科学》2018,36(5):99-103
【目的/意义】本文选取东北地区图书馆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这些图书馆之间的 “关注”关系建立社会网络结构。【方法/过程】在对东北地区图书馆微博关注情况矩阵分析的基础上从社群图、网络 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等角度,结合 UCINET软件,对我国东北地区图书馆微博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 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东北地区图书馆微博建设现状并提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美术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欣赏和创作美的素质。艺术的民族特色包含着地域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影响,这种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地域特色。笔者执教于北国边疆高校,在教学中自觉培养学生对于东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审美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希为北方中国画的发展出一份力。就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花鸟画的审美取向和教学作了一下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期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本文使用2016年全国尺度的发明专利转移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空间—行业路径的特征,并进一步借助Tobit回归模型,揭示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的城际专利转移以跨区域转移为主。跨区域专利转移在空间、行业和路径方面均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集中于北京、常州、深圳、益阳和上海等,行业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②区域内专利转移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行业聚集性,但路径聚集性不明显。③城市主体的行政等级、创新载体数量、对外开放程度、城市间创新合作、城市间创新能力差异、地理邻近性、行业发展邻近性以及城市创新邻近性均对东北地区专利转移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结果可为挖掘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构建技术合作网络以及制定区域合作和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科学历程     
<正>1869年11月4日——英国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英国的《自然》杂志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可谓首屈一指,1869年11月4日,世界上第一本《自然》杂志正式出版。《自然》是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自然》并没有像大多数期刊那样专注于特殊领域,而是刊登来自多领域的研究论文。因此每年有众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这本承载着海量研究者梦想的杂志上发表。虽然《自然》的主要读者是科  相似文献   

12.
2000年~2006年东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东北地区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分析其植被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植被年NPP主要集中在(200~400)gC/(m2·年)区间,平均值为400.85gC/(m2·年),高于同期全国植被年平均NPP(360.97gC/(m2·年))11.02%。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森林分布区年平均NPP较高,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区及呼伦贝尔草原东部草原区次之,而呼伦贝尔草原西部草原区,松嫩平原西部的农牧交错区及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交错区年平均NPP最小。对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年均NPP分析,针阔叶混交林年均NPP最大,草地年均NPP最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东北地区2000年~2006年年均NPP变化特征以基本不变的趋势为主,年均NPP增加的面积略高于减少的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30.51%,减少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7.43%。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植被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东北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东北振兴、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契合机制研究,对促进上述地区共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评估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出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远高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但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增长潜力低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上述地区在经济发展需求、资源优势、产能需求、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契合性。指出,加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合作一方面将缓解东北地区经济下行、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等问题,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促进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经济发展。现阶段双方应重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矿资源、口岸建设、优势产能、农业和劳务6大重点领域优先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尤其东北地区,水稻育秧大棚在秧苗起苗阶段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因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解决大棚的闲置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对育秧大棚闲置期的二次开发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增加农业收入,而且对于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多熟制的种植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大棚闲置期的草莓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锋  刘志明  王宗明  宋开山 《资源科学》2010,32(11):2079-2084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6年MODISNPP(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经过统计数据验证之后,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划分为五级:高产、较高产、中产、较低产和低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田以旱田为主,占总面积的89.8%,农田净初级生产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旱田年均NPP变化范围在(309.8~329.5)gC(/m2·a),水田年均NPP介于(323.5~341.7)gC(/m2·a)之间,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00年-2006年,东北地区农田NPP均值由309.1gC(/m2·a)上升至331.4gC(/m2·a);旱田(水田)NPP与气象因子以及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降水与旱田(水田)NPP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37;生长季气温与旱田(水田)NPP呈微弱负相关关系;由于东北地区农田多分布在平原区,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对旱田(水田)NPP的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东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自然环和人文环境特点,提出在学校开展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青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整理。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科技与管理》2005,7(1):11-13
在阐述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在增长极、产业结构和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发展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畜牧养殖业发达,由此而产生废弃物——粪便资源充足,发展沼气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但因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发展沼气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如何立足东北气候特点,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沼气池安全越冬和冬春季产气低的问题,实现全年产气,是东北地区一个十分突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熊亮  田帅  宋启会 《科技风》2013,(23):138+140-138,140
通过对东北混凝土暴露站进行调查,发现东北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混凝土暴露站。混凝土暴露是对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混凝土暴露站的位置选择对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则至关重要。通过进行实地勘测,结合地形地貌及开发成本等综合因素,通过分析、对比选址的原则,得出东北地区混凝土暴露站的位置---锦州港(已存在)、丹东凤城(主站)、大兴安岭塔林社区(分站)混凝土暴露站。通过三个暴露站共同协调与工作,能更加准确的得出东北地区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暴露试验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利用北极航道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鹤 《资源科学》2020,42(11):2092-2105
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为东北地区对欧贸易通道的组织优化提供了新机遇。以运时和运费作为反映不同贸易通道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识别了东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经由传统航道、中欧班列以及北极东北航道开展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了各内陆城市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不同路径。结果表明:①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将为我国东北地区对欧贸易运输提供一条运时和运费优势更加均衡的贸易通道,该航道可缩减东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对欧铁海联运时长,越靠北的物流节点运费节省越明显,在适航期与传统航道存在竞争;北极东北航道与中欧班列仅在辽宁沿海物流节点存在潜在竞争,若中欧班列不提高运输效率,二者运时区间未来可能会出现部分重叠。②东北地区内陆城市经由辽宁沿海或日本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运时和运费优势最为显著,沿黑龙江航道进入鄂霍次克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力较弱,北极东北航道开通有望提升日本海沿岸物流节点在东北地区对欧运输网络中的地位。③东北地区对接北极东北航道具有运时和运费竞争力的陆海联运节点为营口、珲春和绥芬河,其中珲春与绥芬河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至欧洲的运输里程相近,二者腹地吸引范围均涵盖黑龙江省部分内陆城市,作为陆海联运节点存在一定竞争。东北地区应发挥各贸易通道比较优势,规避不合理竞争,形成优势互补的对欧贸易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