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教育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需要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构建整体教育史观。在深度考究的“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突出世界范围的“联结比较”。以整个世界作为教育史研究范围,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对比进行范式转换、整合教育经验,其发展过程分为“本相之境”“理性之境”“实践之境”和“圆融之境”四个阶段。根据教育史研究的现实问题与困境,进行交互与创生,实现教育史的圆融与超越,从“合而不同”走向“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研究实例,回顾了作者在教育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突破,如对“教育家”、“高等教育”、“教育实验”等概念作出新的界定;打破禁忌,客观反映历史人物在教育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史著作的撰写上,多有创新之举;澄清人们对中国教育史上某些问题的误解,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这些都在教育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生活内在嬗变的逻辑角度看,高校和谐教育价值目标的提出,根植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转型的历史语境,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特征、变化态势的科学判断。彰显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转型的标志和契机,表明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思路的理性自觉。缘于理论的诉求以及高校教育转型的现实需要,辩证地审视高校和谐教育价值目标的构建路径,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价值可以分为“使用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讨论的“价值”不是使用性价值,而是精神性价值。精神性价值的本质是超功利性,其价值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观照。精神性价值的概念是“善”,从善的原则出发,通过自由意志落实在行为中,进而表现为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两个维度。精神性价值的根据是以“观念”的方式存在的,因而称为“价值观”。价值判断不同于知识判断,知识判断是理论理性的认识活动,而价值判断以“实践理性”作为客观性价值判断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5.
教育和文化一样,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态,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文明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历史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大阶段。每一历史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教育曾有过良好的历史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是我国劳动人民对教育功能和作用最朴素的概括,几乎和现代流行的“知识就是财富”的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国在农业文明时期对教育价值的理解是局限在“政治价值”和“道德价值”之上,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教学中,假说是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假设性解释,其正伪必须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检验的结果有“证实”和“证伪”之分.“证实”是指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或进行的理论分析对观点作出肯定性的判断,而“证伪”则是作出否定性的判断.从教育的角度看,“证伪”比“证实”更重要、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本质,而“证实”只能说明观点和假说的学术价值.“证伪”在探究性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应该具有实用性价值;从历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也能够具有实用性价值。教育史的“史”字不是要我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过去的教育事件,而是要用历史与教育的双重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史学科没有找到服务教育实践的很好的方式,仅仅满足于为现成的教育理论和现行的教育政策,向历史寻求证明。在当下,教育史学科应该面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展开研究,以寻求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9.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同理,对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史学科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学科面临发展困境成为学界共识。目前,教育史学科所面临的困境,从外部讲,主要表现为人们对教育史学科存有观念意识的偏见、价值理性受到工具理性的普遍压制和科研队伍的危机。从内部讲,主要表现为学科研究方法和视角缺乏开放性和建设性。而摆脱这种现状应采取相应对策,树立“大教育史观”,整合现有力量,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推动教育史学科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必然具有理解性质。在理解中,或者说通过理解,人们便获得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日常语言世界中,在教育理论世界中。从有关教育的语词和教育俗语中,我们能透视出鲜活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教育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从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把握中,我们可以获得人类创造的教育理性。日常语言世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历史的积淀,它继承历史,说明现实,现实证明了它的实际,它又证明了现实的合理。理论世界的教育意义,在理性的道路上也继承了历史,但对现实它隐含着批判,更大的志趣在于引导教育现实放下包袱,走向未来。我们若想获得一个关于教育的全面的理解,就必须在日常语言世界和教育理论世界之间建造桥梁,沟通常识和理论,链接历史、现实和未来,把知性逻辑和理性逻辑辩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教育史学的本质属性 “教育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泛指历史上所发生的教育活动、教育现象,包括教育历史人物、教育机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习俗等;狭义是专指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它“以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任务是研究各历史时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进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观教育,从显性的“贸易”与“世界和平”、隐性的“民主价值”角度引导学生清晰界定国家利益的核心,分层次、成体系,区分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和实现次序,将其放在历史和现实的环境中,研究、探讨国家利益生成与变化过程。对学生存在困惑和认识模糊问题,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与清晰呈现的事实细节,帮助学生消除疑惑,形成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正确判断。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利弊权衡,分析现实的政策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形成反思型的价值判断。为使学生全面看待国家利益,教学过程多元拓展,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与批判,从反对者的视角反思美国利益实现面临的阻力和障碍,促使学生更理性地看待世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史学科的未来,是与教育史学科百年历史和学科现实状况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从学科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出发,对教育史学科进行历史总结和理论建设,加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建设,重视教育专史的研究,确立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同时注意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研究的能力,以推动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价值交往中的理性和道德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价值理性教育应落脚在经济计量的认知、分析和判断上,既不是传授虚的哲学观念或学术思想,也不能将价值理解为“价格收益”。理性的价值观教育当以德为基础,本文从社会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阐明价值的内涵、事物价值量及行为负值等的判断原理。其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理性的价值追求与创造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因价值认知上的偏差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哲学漫谈”之五。本文从教育价值论的历史发展、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内容和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教育价值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理论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现象和客观规律,但是它以历史研究方法总结我国数千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直接为我国现实的教育改革服务。因此,如何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提高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水平,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面向现代化”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史研究中的人物研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的教育史人物研究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的境遇,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人文精神”的不在场.“人文精神”是教育史人物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而这种要素的缺失究其内部原因主要归于研究中的人文性理念不足、多元性研究方法不足以及对于当下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关照不足等.因此,教育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应该通过正确地定义研究概念、运用“视阈融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照等来获得“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