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只要是华人,就都知道并会被《白蛇传》的凄美爱情故事,并为之所动。事实上,抛去神话传说的部分,人就是从动物演化而来,这个过程经历了约5亿年,而且人是从鱼演化而来,这也是《征程》一书得出的结论。显然,这一从鱼到人演化的科学结论比神话传说中的蛇修炼(进化)到人经历了更长的时间,只不过,如果以蛇这类爬行类动物演化到人的时间来计算,没有5亿年那么长,也就是2-3亿年。  相似文献   

2.
高旭 《今日科苑》2012,(18):59-61
人类演化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化石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而在肯尼亚新发现的一些古人类化石说明,人类进化史上曾有争议的鲁道夫人确实存在,这显示出古人类的进化比原有认识更为复杂。要想对这个新发现的意义作出说明,我们先应该了解一下目前科学界对人类演化问题的基本认识,才能获知我们的祖先由哪种人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9月,《猩球崛起3》在中国上映,我也来凑个热闹,谈谈大家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否有文化传统。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之后,引起了学术界激烈的争论。百余年之后,在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人类是由远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但与之矛盾的是,很多人依旧坚持人不同于动物的观点,认为人与动物是截然不同的。坚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们常用到的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物理学纵向历史发展的序列中通过三个“妖精”案例,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在演化方向上,经历了从演化的无方向性到演化的有方向性,从演化的退化方向到演化的进化方向以及二者相统一的认识过程;在思想变革中,从坚信单纯的简单性信念到把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结合的复杂性思想的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5.
拉蒂迈鱼是属于早已被科学家认为死绝了的、只有化石为代表的空棘鱼类。可是在十多年以前,人们竟发现了活的拉蒂迈鱼。它的发现曾经轰动了全世界的学术界,古生物学家和鱼类学家们尤其重视这个发现。这是因为它不但在动物分类上有独特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它的身体结构和曾经同它一起生存过的、后来进化到四足动物的鱼类(骨鳞鱼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科学家们可以借助于拉蒂迈鱼,了解一些有关人类远祖的情况。大家知道,从猿到人不过是人类发展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再推上去就是从鱼到人了。在研究从鱼到人的时候,从化石材料所不能了解的情况,从拉蒂迈鱼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所以古生物学家又称它为“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灵长类动物中分化出来有很多原因,但智商的快速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不过,泛泛而论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主要是智商发展的结果总是让现代人难以充分理解这种进化的解释。现在,一些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智商方面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研究人员认为,人类能分享知识和相互学习是智商远远高于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并主宰世界的主要原因。分享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许多恐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但是为什么当人们明白事理时,就开始懂得"恐惧"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并非天生怕蛇害怕蛇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许多人把自己害怕蛇归结为"天性使然",即人们对蛇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一项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未来     
现代人是否仍在进化一般讲的人类进化,是指原始的早期人类怎样进化到现代人的过程,而不涉及现代的人的进化。那么,现代的人是否还在进化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体质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武冈的邱先生在水库钓到一条鲤鱼,从正上方看,该鱼面部特征极像人脸,有嘴巴、鼻子、眼睛,被称为"人面鲤鱼"。其实,英国也出现过"人面鲤鱼",这种现象是一种提示,人脸是从鱼脸演化而来。如果说鱼脸像人脸,意味着鱼获得了更多的现代演化特征,尽管这种特征未必是鱼适应环境的结果。反过来说,人脸像鱼脸,则是一种返祖现象,从这个现象可以了解并解释今天  相似文献   

10.
沈奇 《金秋科苑》2009,(15):44-45
蛇没有耳朵,视觉能力也很差,它们没有鼻子,但是嗅觉能力很强,是一种攻击力很强的掠食者。荷兰莱顿大学的弗里克?冯克称,蛇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它的毒牙是由牙齿进化而来的,这是自然界最先进的"生化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在脊椎动物里,蛇是追求简约到极致的家伙,前后肢、肩胛骨和胸骨,在它看来似乎都是累赘。于是,它把自己的身体进化成了一条"绳子",有了不同于哺乳动物、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甚至两栖动物的酷酷体型,就像一条过度减肥的鱼!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德国的一批科学家向世界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从一件距今约60000-70000年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DNA,并与现代人的DNA进行对比,显示尼安德特人是人类进化中灭绝的旁支,而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现代人的直系祖先。这一发现使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深为鼓舞。他们形容这一发现可与人类登陆火星相媲美。这一成果与克隆羊一起被列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对于人类的进化,科学界长期以来持一种“直线进化”的观点,即人类的演化轨迹为:能人-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4,(3):57-57
人类大而发达的大脑皮层(大脑中负责计划、抽象推理和其他高级脑功能的部分)是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进化开来的一个独特标志,这份“天赋特质”看来是由基因决定的:美国芝加哥大学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布鲁斯拉恩等人在2004年1月1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人类分子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鉴定出一个决定人类大脑皮层发展的基因。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种基因的变化推动了人类大脑的进化。  相似文献   

14.
沈奇 《今日科苑》2009,(15):44-45
蛇没有耳朵,视觉能力也很差,它们没有鼻子,但是嗅觉能力很强,是一种攻击力很强的掠食者。荷兰莱顿大学的弗里克?冯克称,蛇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它的毒牙是由牙齿进化而来的,这是自然界最先进的"生化武器系统"。除此之外,蛇类还具有许多奇特的特征,比如:几个月不进食它们仍能存活,并且身体仍在增长;世界上最小的蛇体长竟只有10厘米,完全可盘居在一枚硬币上。  相似文献   

15.
在达尔文建立进化论不久,即1871年,他紧接着发表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他在提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大胆论断时,也推测了人的发源地很可能在非洲地区。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猿猴存在,而且从新生代以来,那里一直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非常繁盛,这些都为猿猴进化到人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表情与进化     
正尽管世界各地风俗文化迥异,但是人们在喜怒哀乐时面部表情却相差无几。科学研究发现,这些表情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笑容背后的进化论大多数人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这句俗语。但科学家说,粲然一笑,并非人类独享,最初的"笑"是早期较高级灵长类动物在群落内部相互表示和平、喜爱的一个符号,包括狒狒、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都有笑的表情。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善于笑的灵长类动物有明显的进化优势。这和人类社会的场景非常类似:在种群内部它们能够改善关系、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从而繁衍和抚养更多的后  相似文献   

17.
从原始人择水草丰美之地定居;到农耕时代,因灌溉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丘陵地区迁移到平原;再到城市形成后,星罗棋布的城市布局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进化,勾画着城市发展的状貌……经历万年的演化,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与现代经济高速运转的齿轮咬合着,不断撞击出现代人居文明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李海军 《科学中国》2007,(10):45-47
人们知道,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从种灭绝的古猿类演化而来的。目前,科学家们区分人类和猿类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以习惯性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主要行动方式。一般认为,人类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一直到现代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比较三白草科属间小花个体发育及分析花器官数量变异入手,探寻花器官在发生顺序、数目变化及排列方式等方面的演化趋势,揭示系统发育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程度重现的事实及属间的进化关系。结果简述如下:首先,雄蕊和心皮发生顺序由中部优先演化到两侧优先。其次,由于远中雄蕊和心皮经历了从发育延迟、生长减缓到最终消失的历程,中部雄蕊和心皮由成对演化为单生。此外,两侧生雄蕊对由各自独立的原基发生演化到共同原基发生或减化为1枚,假银莲花属近中1枚雄蕊原基二裂成1对,蕺菜属3枚心皮发生于一环状共同原基等,都是该科花器官演化的重要事实并可归结为融合、减化和复化的结果。文章根据花器官的演化趋势及过渡类型的剖析,论述了三白草科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凭借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石墨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阶段性地表现出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技术系统进化的理想度提升法则视角出发,结合专利分析、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对石墨烯技术创新演化的阶段进行了分析和识别。通过对石墨烯专利数据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到世界范围内石墨烯相关技术的创新演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性拐点,并且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与全球范围内石墨烯专利数量高速增长的趋势相比,中国石墨烯专利的技术创新产出却出现阶段性增长近乎停滞的现象,本文从描述性统计、非线性回归和TRIZ中有关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多维视角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部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