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境已经成为手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手机视频的传播语境以及隐私权、视频内容的伪造可能性、不同语境中人物的表现等相关方面,认为由于手机拍摄与上网功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也引发了泄露隐私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董赛 《大观周刊》2011,(13):50-50,15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他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他指出:“高语境(Hc)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低语境(LC)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电”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产品推广方式,充分的反映出不同语境文化之间的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3.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5.
汪聪 《今传媒》2015,(1):20-21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把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以之分析文化的多样性,霍尔认为不同的语境下,信息意义的编码解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正是当前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一系列误解、隔阂的直接原因。如何区分高、低语境差异,探寻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而克服不同语境下的交流麻烦,是中国跨文化交际频繁的二十一世纪里,走向世界、合作共赢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需要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是语言对于语境的依赖性,传播主题所呈现出来的传播行为是否恰当,需要在广播电视语境中进行评判,广播电视语境的研究逐渐得到了系统化、深入化的发展,其整体性要求被提出来。本论文针对整体视角下的广播电视语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语境是语言传播和语言理解所依赖的环境,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不对”“好不好”都需要在广播电视语境中作出判断.本文对广播电视语境系统及广播电视媒体语境的重要构成因素进行了论述,特别强调了广播电视语境系统的整体性要求,认为传播主体在把握某一具体语言传播的语境个性时,要在广播电视语境的总体框架内定位自己的个性语境.  相似文献   

8.
赵婷婷  李娜 《新闻世界》2014,(12):67-69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1):49-54
网络影像传播遭遇到多重语境,使得影像的意义更加复杂多变。本文结合"故宫保安打人"事件的影像传播,认为有文本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以及社会语境(即"四重语境")共同参与到对影像意义的建构,并根据传统影像传播理论制作了网络影像传播意义生成模型图。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广告传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广告传播已成为品牌全球化经营的十分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不同文化语境对跨文化广告的创意、广告语、广告表现手法的影响,以及文化符号寓意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初步探讨跨文化广告传播在策略性调整与本土化适应方面的成败与得失。  相似文献   

11.
赵雪  丁晓晓 《现代传播》2013,35(1):65-68
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是传者与受众交流的言语环境,它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语境。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具有大众传播语境背景下的人际传播、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语境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程度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产物涌入国内,由于西方的低语境文化环境与我国高语境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在较多的领域都呈现出跨文化传播的差异化特点。在中美电视产品的创作中,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以中美不同文化语境为背景,本文简要阐述了中美电视产品的表达特点,举例说明了各自的结构组成形式及主要功能,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语境背景下的电视产品传播效果,以期为我国电视产品创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首次根据交际时依靠语境程度的不同,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但是随着国家间接触日益频繁,两种语境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加深。本文通过针对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交际风格的调查问卷,试图从被试者言语和行为风格差异入手,证明在西方国家低语境文化冲击下,中国大学生的交际风格呈现由高语境向低语境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也侧面反映出他们在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情况中,分属不同语境的各个国家,在进行网络公共外交时,不同的文化差异是否会影响其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本研究以美国和日本在中国的新浪微博平台上开设的官方账号为例,对其网络信息进行内容分析,检验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分处两种不同语境的美日两国,其传播理念和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深受其所处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徐  张珊珊 《视听》2016,(7):102-103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美剧在美国文化输出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分别处于语境天平两端的中美两国,在文化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元素的运用成为美剧打破不同语境桎梏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生活大爆炸》为例,探讨九季以来,中国元素在剧集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对比这些中国元素背后所构建的中国形象,发现其构建的中国形象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较大的出入。并就如何正确看待美剧对中国形象的偏见与误解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在跨文化传播以及树立中国形象方面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毕一鸣 《视听界》2013,(5):53-56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和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日益融合,呈现出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如开放性、平等性、匿名性、交互性等,使新媒体语境出现了与传统媒介语境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不仅仅是主持人节目,所有的节目形态都会受到这种传播语境的影响,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主持人的话语方式也就是在这种语境下促成的变化,它符合“语境制约语体,语体适应语境”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人群逐渐壮大,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网络化”日益高涨的发展趋势,高校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凸显出许多新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结合网络时代背景,分析了网络语境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于高校网络语境下的红色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香  李蔚 《当代传播》2011,(1):48-50,54
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会对之进行传播.本文认为,我国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经历了"蛊惑与教唆框架"到"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再到"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三个阶段.而我国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则主要为实现"造势"与"溢散"、行动动员与"快闪行为"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许志铭 《新闻传播》2010,(4):103-103
语境不仅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息息相关,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东西方的语境不同是导致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语境的概念从语言学的范畴向外延伸,阐述了语境对文化的影响,不同语境造成文化差异的过程和原因,对高语境下的汉文化作了简单分析,认为汉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境的作用,以避免不同语境下的其他民族对汉文化产生理解困难和误解。  相似文献   

20.
陈源珊 《青年记者》2009,(16):104-105
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与传统媒体下的品牌传播存在很大不同,以往以广告为主的品牌传播正经历一场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