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所以要取消"重点校""重点班",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它是保证受教育者公平利用教育资源的法律保障。但学校设不设重点班和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法律实施近10年,初中阶段重点班非重点班划分却从未停止。记者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共18人进行了采访,他们都表示,目前,初中阶段从县到省市,100%都分了重点校、重点班。另据了解,小学也有分重点班情况存在,但为数不多。(9月23日《检察日报》)当前的现实教育环境下,尽管前有《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后又有教育部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治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6年9月,《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是暗流涌动的“重点校”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迫切愿望可以理解,究底穷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才是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4.
办重点学校是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省各地相继办起了一批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也普遍办起了重点班,成绩是十分突出的,广大人民群众由衷赞许。但是,当前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把全副精力、全部教学骨干以及全部好的教学设备都集中于重点校和重点班,致使非重点校、非重点班困难重重。有的学校对非重点班的学生冷眼相待,甚至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把一些成绩暂时不及格的学生推出校门,广大家长对此意见纷纷。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同志一定要学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既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法颁布前,不少义务段的学校,各种形式的快慢班(人们习惯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直接称为"快慢班"),如"火箭班"、"特快班"、"特色班"、"实验班"等愈编愈烈,新法颁布实施后,不仅业已存在的快慢班似乎"木已成舟",未见执法迹象,而且还有学校置国法而不顾,顶风而上,继续编排快慢班,这是典型的令不行,禁不止,家长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阶段设重点校、重点班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最近,一些教师来信询问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是否违背国家有关规定?为此,我们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王定华博士做一解答。国家教委在80年代就先后要求取消小学、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1...  相似文献   

7.
政策     
《教书育人》2006,(9):5-5
教育部:做好灾区学校重建确保正常开学,教育部:叫停义教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广州:“择校费”要交营业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从2006年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却一点都挡不住学校分设“快慢班”或者“重点班”的步伐。据媒体报道。开学10天后。武汉某校将原本随机分配的10个班重新分为正式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捐资进校的学生各5个班。学校对初一新生“二次分班”的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捐资生”的家长认为学校不该按成绩分类.伤害孩子的心灵.而正式录取学生的家长则认为不能让“差生”带坏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数和金钱展开了一场激烈博弈。去年秋季开学之初,全国不少地方都爆出了“重点班”问题的新闻,用“百度”搜索一下“重点班”这个词。竞有78万多个网页,可见其火热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面临困境集思提出“三分”1 “一无两有”出现新问题。随着“普九”的深入 ,电化教学的推广 ,学校理、化、生、体、音、美、劳、微机、电教等室的装备 ,学校原有用房出现新的危机。学校自己无力解决 ,便以办超级大班来缓解矛盾。据不完全调查 ,襄阳区30所初中学生达到70人班级占65% ,100人以上班级占20%。2 重点校、重点班的取消 ,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更为严重。初中办重点校、校内办重点班 ,校内、班内学生成绩相对整齐。现在去掉重点校、重点班 ,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3 小学升学考试的取消 ,给初中带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的重点校和普通校的划分由来已久,但我一直不认同这种做法,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非要搞个重点校、普通校,人为地制造不平等.可悲的是,在国内的一些重点学校里,竟然还有什么重点班、试验班、高甲班、甲班、甲甲班…… 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当然就有重点大学.女儿的大学是凭分考进去的,而中小学不需要分数,所以孩子小学、初中和高中没有进入重点学校,而是在所谓的"普通校"完成了她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  相似文献   

11.
李老师的做法是为了迎合高考、迎合社会、迎合学校、迎合部分家长,而现在那些屡禁不止的重点校、重点班,以及所谓的实验班、潜能班、交流班、特色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名目翻新的“障眼法”,不也和李老师的做法如出一辙吗?都是利用了“一俊遮百丑”的公众评价机制把教育办成功利性“怪胎”。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看到一些高中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字样的横幅标语.用心何在?彰显“一俊”而已!从来没有看到哪所学校在高考结束后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名落孙山”“有X名学生三年只学会了考试”  相似文献   

12.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停办重点校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拥护,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本期推出“停办重点校带来了什么”的“热点话题”,意在引起思考、开阔思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在区域内、学校内的健康发展。停办重点校不是对过去办重点校的简单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重点学校这一现象。《重点学校的沿革》一文冷静指出,当初办重点学校“不是初衷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出在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取消重点,让教育内部的生态归于平衡”。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保障的力度。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县之一的双流县将教育发展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抓紧制订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治教,学校要在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上着力。之前为“省重点”的峨眉三小在取消重点“头衔”后向何处去、普通农村中学剑阁县木马初中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他们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校内教育均衡上,无论是“力、爱、育、人”的“四字经”,还是用“五项制度”来保障,都是他们各自积极的探索。停办重点校实际上是对学生全员的关注、全面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停办重点校后,是对义务教育从投入、管理到评价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停办重点校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拥护,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本期推出“停办重点校带来了什么”的“热点话题”,意在引起思考、开阔思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在区域内、学校内的健康发展。停办重点校不是对过去办重点校的简单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重点学校这一现象。《重点学校的沿革》一文冷静指出,当初办重点学校“不是初衷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出在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取消重点,让教育内部的生态归于平衡”。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保障的力度。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县之一的双流县将教育发展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抓紧制订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治教,学校要在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上着力。之前为“省重点”的峨眉三小在取消重点“头衔”后向何处去、普通农村中学剑阁县木马初中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他们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校内教育均衡上,无论是“力、爱、育、人”的“四字经”,还是用“五项制度”来保障,都是他们各自积极的探索。停办重点校实际上是对学生全员的关注、全面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停办重点校后,是对义务教育从投入、管理到评价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停办重点校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拥护,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本期推出“停办重点校带来了什么”的“热点话题”,意在引起思考、开阔思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在区域内、学校内的健康发展。停办重点校不是对过去办重点校的简单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重点学校这一现象。《重点学校的沿革》一文冷静指出,当初办重点学校“不是初衷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出在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取消重点,让教育内部的生态归于平衡”。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保障的力度。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县之一的双流县将教育发展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抓紧制订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治教,学校要在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上着力。之前为“省重点”的峨眉三小在取消重点“头衔”后向何处去、普通农村中学剑阁县木马初中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他们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校内教育均衡上,无论是“力、爱、育、人”的“四字经”,还是用“五项制度”来保障,都是他们各自积极的探索。停办重点校实际上是对学生全员的关注、全面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停办重点校后,是对义务教育从投入、管理到评价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岫岫的故事岫岫在妈妈任教的学校就读。那所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岫岫又在重点校的重点班。尽管班上强手如林,但是岫岫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每回考试,总分总排在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讯     
石家庄市取消示范性小学、初中称号本刊讯(记者米凤鸣张振波)近日,石家庄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重申义务教育办学纪律: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校,校内不得设置重点班,原已认定的“示范性小学”和“示范性初中”称号从9月1日起一律作废,同时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改制、审批工作,严禁现有的公办民助小学、初中以任何借口在其他公办中小学设班招生。按照新《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校”的规定,市教育局决定,从2006年9月1日起,石市原认定的示范性小学、初中等称号一律作…  相似文献   

17.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停办重点校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拥护,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滑。本期推出“停办重点校带来了什么”的“热点话题”,意在引起思考、开阔思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在区域内、学校内的健康发展。停办重点校不是对过去办重点校的简单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重点学校这一现象。《重点学校的沿革》一文冷静指出,当初办重点学校“不是初衷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出在没有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取消重点,让教育内部的生态归于平衡”。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保障的力度。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县之一的双流县将教育发展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抓紧制订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办法,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治教,学校要在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上着力。之前为“省重点”的峨眉三小在取消重点“头衔”后向何处去、普通农村中学剑阁县木马初中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他们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校内教育均衡上,无论是“力、爱、育、人”的“四字经”,还是用“五项制度”来保障,都是他们各自积极的探索。停办重点校实际上是对学生全员的关注、全面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停办重点校后,是对义务教育从投入、管理到评价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日起,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了.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考虑,新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要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19.
开学第一天,学校门口的公示栏前便围满了人。原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初二原来共9个平行班,而现在,一、二班为重点班,三、四、五、六班为次重点班,七、八、九班则为普通班。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也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