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和圆     
朱辰悦 《新读写》2012,(6):35-35
个性就是方,规则就是圆。孩子的个性被万般规则打磨,于是,悲哀地,方变成了圆。 每个个体都是有棱角的-个性的棱角。有的爱画画,有的好唱歌;有的想留长发,有的想梳短发;有的喜欢文学,有的爱好理化……真希望能永远保留住那份个性。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老师在对待孩子时,无论如何要求,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进步。但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如果孩子因为不喜欢老师造成偏科怎么办,家长们支的招也许会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譬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有的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一味地为孩子选购唐诗宋词,或者提前让孩子过多地认字识数,这种做法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5.
曹文龙 《家教指南》2007,(10):19-21
生活中,父母们是否发现孩子常有这样的举动:男孩用手玩弄阴茎;女孩伸手摸外阴;有的孩子在突出的家具棱角上摩擦生殖部位;有的骑在某种物体上向前和左右扭动身体;有的将物品塞进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否对音乐有兴趣,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上可以观察到。比如,有的孩子一进琴行,就大声喊着、叫着:“出去!出去!”一分钟也不肯多待。对于这样的孩子强拉他来学琴实在是让他们受罪。有的孩子进了琴行则愿意东摸摸、西看看,翻开琴盖试一试,对于不同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对这样的孩子则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再往前走一步。其实,让一个孩子讲清楚他是否喜欢乐器,为什么喜欢,很难。很多家长在买乐器前和报名前都反复和孩子谈是否喜欢,能否坚持的问题,孩子也都信誓旦旦,肯定好好练!可真的学了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面对这些爱学不爱练的孩子,家长该怎…  相似文献   

7.
不良的进餐习惯:有的孩子进餐不定时、不定量;有的孩子零食、甜食、冷饮吃得过多,感到吃不吃饭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一口汤一口饭,由汤送饭,既影响饭量也影响食欲。不良的进餐气氛:有的家长一到进餐的时候,就开始训孩子,使孩子见到吃饭就精神紧张,从而胃口下降。不良的进餐方式:有的孩子边吃边玩;有的孩子边吃边看图书或电视,因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影响食欲。家长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当  相似文献   

8.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8,(10):77-77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 《家庭教育》2007,(4S):10-10
在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过程中,家长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小时说谎不用管,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孩子喜欢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还谎称是小朋友送的。对于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充其量只能算是爱占小便宜,没必要小题大做。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马上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严厉斥责,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争强好胜、出于想象.或只是为了开玩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时家长什么事都喜欢包办代替。一天家长来接孩子,保育员对她说:“你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吃饭、大小便、穿衣、脱衣都要人帮忙,他的能力这么差,你们家长也不注意培养,这样的孩子将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家长听了这一番数落,脸色由红变青,最后终于爆发了:“我的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嘛……”双方关系一下子搞僵了。 我认为和家长说话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建议,有的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里的  相似文献   

11.
来文集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气倔强,不喜欢顺从和循规蹈矩,小敏就属于这种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不能勉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还要善于引导、启发、等待,否则,会助长  相似文献   

12.
小班开学了,班级里有各种性格的孩子,有的整天吵闹不止,有的不听劝告地在活动室内奔跑,还有的总是喜欢跟小伙伴争抢玩具……在与家长们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孩子在家的时候都比较任性,常常以哭闹耍赖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而家长给予的回应也往往千篇一律,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就不断地纵容,可是这样处理真的正确吗?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看电视,有的孩子甚至不懂得节制,无休止地看下去。家长对此都很着急。本文作者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好办法:关键在引导。  相似文献   

15.
每天放学.当我带着孩子们排队走出校门时,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来接孩子的家长。他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骑着三轮车,有的骑摩托车,还有的开小轿车。由于路上车辆多.家长为孩子的安全担心,就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呵护孩子。这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16.
《天津教育》2005,(5):45-45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父母带着孩子兴致勃勃前去观看演出,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顾淑珍 《宁夏教育》2013,(10):78-78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多是在孩童时代就显示出了某些个性和“棱角”,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发展,离不开自由宽松的氛围,但我们却常常看到,许多家长或教师把孩子的个性和任性混为一谈、把孩子的“棱角”和不听话混为一谈,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个性和“棱角”。从进幼儿园开始,要求孩子要穿统一的服装、玩统一的玩具、做统一的游戏等,  相似文献   

18.
徐维晨 《考试周刊》2014,(82):189-189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怀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对购买各种各样的所谓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玩具都很慷慨。然而,不少家长仅注意给孩子购买玩具,却忽视了教育孩子爱惜玩具、保管和整理玩具,以致有的孩子不珍惜玩具,有了新玩具,对于旧玩具就不屑一顾了,甚至进行破坏,有的孩子喜欢独占玩具,不懂与人分享,有的孩子每次游戏过后不收拾玩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在家庭中存在,在幼儿园也屡见不鲜。文章就如何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对待玩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中听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总是和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有的说孩子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20.
英语在中考、高考、就业、提升的作用日益重要。虽然孩子的英语学习主要靠自己和教师,但是,家长如果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灵活地运用英语和孩子写写字、对对话、谈谈心,就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提高孩子的素质,还能增加家庭的欢乐。就帮助孩子学习英语而言,家长主要有三种类型:1.不懂英语型。有的家长没学过英语,有的家长虽多年前学过一点儿,现在却音标说不准,单词记不清。2.不会教学型。有的家长虽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不知道如何教。3.生活繁忙型。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有的家长忙于挣钱,有的家长忙于游玩。现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