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来临前,2000年12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其中对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工作任务也做了明确的定位,指出:“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最近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江泽民在批示中向全国广播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他指出,广播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勇前进作出了贡献。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江泽民对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 让党和国家的声…  相似文献   

3.
外宣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党历来重视搞好外宣工作,把对外宣传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对外宣工作都曾经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2000年12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要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建立六十周年题词中指出,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这是新世纪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广播电视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为人民广播亲致祝贺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殷切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国家广电总局把“村村通广播电视”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的重点工作,抓住了解决覆盖问题的关键。1998年以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固本强国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把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好对农宣传工作,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信息量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6.
陆定一同志在讲话申,首先说,彭真同志和他代表党中央和国家,向全国从事广播、电视和有线广播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陆定一同志说,二十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之下,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普遍全国的广播网。在全世界除了少数地区以外,都能听到北京的声音。他说,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首先因为我们的广播,同帝国主义的不同,同修正主义的不同。我们的声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声音,是毛泽东思想的声音,是代表全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革命的声音,是代表全世界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革命的声音。陆定一同志强调指出,广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是在抗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欢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对广播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总书记对人民广播事业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播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60年来人民广播事业取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对继续办好广播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新的要求。总书记的批示高瞻远瞩,情真意切,意义重大,是对广播和整个广播影视战线广大职工的巨大鼓舞,是对广播和整个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的巨大推动,是搞好新世纪广播和整个广播影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1940年12月30日…  相似文献   

8.
开办声音广播的目的是使大众听得好,喜欢听,即要以人为本。大众的需求是推动广播事业发展的动因。在21世纪,大众对声音广播会有哪些需求呢?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河北电台领导班子改组后,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响亮提出“创建大台强台,树立主流媒体形象”的发展目标,将扩大覆盖工作摆在了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举全台之力扩大覆盖。两年来,我作为台覆盖办的负责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扩大覆盖工作的艰辛,感受到了几代广播人对扩大覆盖工作的期盼,尤为使我感动和感慨的是,为把广播的声音传遍干家万户,全省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协助和配合。作为一代广播人,我为能投身到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事业中感到自豪,更为广播事业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徐洲 《视听纵横》2003,(4):60-60
声音是广播的惟一物质材料,声音也是广播的独特优势。在声音上动脑筋,在耳朵上下功夫,善于捕捉美的声音,创作出好的录音报道,是对每一个广播新闻工作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算得上是美的声音、美的音响呢?  相似文献   

11.
1940年12月30日,夜色笼罩着神州大地.从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一个响亮的、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捅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向全中国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这声音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把真理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3日,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60年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外日语广播开始播音。从此,在我们这个星球的上空,响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声音。战争年代,一道道跨越长空的电波,传出民族救亡、人民解放的正义之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伟大的声音响彻寰宇,五洲四海的朋友们投以关注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3.
毛飞军 《中国广播》2014,(11):22-24
县域对农广播是靠农村、农民最近的基层广播媒体。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农报道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农民接触信息传播渠道最多的仍然是广播。对农广播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守住阵地,突破重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关键是在对象感上做足文章,下足工夫。一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农民收听广播,让农民听得到对农声音;二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对农广播人,从农民视角办节目,让农民爱听对农声音;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办高质量的节目,让农民享受到广播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签订中保广播与电视合作协定并增强中国和保加利亚两国广播工作者的联系,我国广播工作代表团八月间访问了保加利亚。在整个访问期间,保加利亚广播局局长伊万诺夫同志和其他朋友们对我们的亲切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愉快的记忆。在我们参观了保加利亚广播电台的各项设备之后,我们又和几个编辑部的同志们举行了业务座谈,这使我们对保加利亚广播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广播宣传的积极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保加利亚的广播事业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反动的保皇法西斯直接控制的广播电台相对立的,是一座处于地下的革命的广播电台,它以坚定的声音召唤着保加利亚人民团结起来进行解放斗争,这里经常发出格·季米特洛夫和他的战友们的声音。这座电台就是以上个世纪保加利亚民族解放运动最有才华的领袖和为保加利亚人民的自由和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这说明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对听众的听觉产生作用。从表面来看,广播和视觉的联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的各种感官往往是相通的,通过声音也确实能让人联想到发出声音的场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耳熟能详的声音,至今让亿万人感动。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动人的声音,人们会联想到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面和中国人民自豪的神情。事实证明,一些优秀的广播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读者的要求,本刊特聘请清华大学传播学院的刘杨采访了方明同志。方明的声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伴随着新中国的广播事业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记录了共和国从50年代末至今的重大事件,在一代代的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迹。他的声音出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1940年12月30日夜晚,从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一个响亮而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这声音划破了硝烟弥漫的长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从此,中央电台开始了她与中国革命建设同步,与党和人民同行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为广播广告事业持续发展带来机遇,改革创新使广播广告经营活力倍增,广播广告节目质量明显提高,越来越具有声音传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播改革之路王锋在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广播事业空前发展,走过了一段日渐辉煌的改革之路。广播改革和发展的这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广播事业最引人注目的“黄金时期”。回顾这十几年广播改革走过的道路,对推动广播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更...  相似文献   

20.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