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邓小平同志从理论思维的高度作出的科学界定,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辩证统一整体,只看外在联系,就不科学,就会误以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没有什么区别,从而以为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只孤立地看本质内容的一个方面也不科学,这样舍模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手段和根本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面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曲折,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  相似文献   

2.
过去人们只是抽象地谈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或者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始终未能真正解决生产关系如何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衡量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三项标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对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作为制度形态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为了准确把握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有一正确的认识。过去,人们往往把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纪旭 《考试》2014,(1):17-20
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是在生产力阶段性跃进基础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日趋完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及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其光辉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理论,深刻分析和揭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规律,指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 李鹏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它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两个转变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体制转变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方式问题。但两个转变的最终目的都是落脚于生产力,即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这里的生产力既包括企业的生产力,也包括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时,就会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这种不适应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其二是生产关系超  相似文献   

8.
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看生产力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往往是离开生产力,仅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观察和概括,一味地从生产关系上做文章,这是不全面的.邓小平同志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73页,)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联系,邓小平同志还多次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第63页)这些都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理论经济学的构建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本文认为,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这一基本事实既产生属于生产力范畴的资源配置问题,又产生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资源占有问题。因此,理论经济学必须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以作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历史运动,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本身的历史运动,并据此安排理论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学法指导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后,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应先发展生产力,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过新中国成立时,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原因。②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已经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理论上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在社会主义要不要建立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似乎无可争议了,但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经济的本质看,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狭义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当然包含在市场经济之内,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完整、健全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还包括资金、劳务、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中,毛泽东注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只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并采用了在生产关系领域不断变革和在上层建筑领域“继续革命”的方法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体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体制,相应地邓小平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雇佣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分析余传贵在理论界,人们在考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劳动力供给和生产关系方面,完全忽略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需求条件和生产力原因的分析。下面,本文拟从供给与需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刘玮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特殊性,社会的本质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而,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全面地界定,这样才能避免各种各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错误倾向。一、历史上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及浅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揭示过消灭剥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他们还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他既强调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两位历史伟人在发展国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宏伟目标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大致相同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 ,采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有极为相似之处。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同时 ,创立了经济建设中心论、社会主义主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改革开放理论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早已讲清楚的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生产力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但长期以来,这个基本原理几乎被“四人帮”所埋葬。他们出于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