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执政要求和执政目标,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地扩大。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分配原则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和谐”理念后,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曾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新形势下、新阶段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为崭新的要求。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施好“567”工程,即:树立“五种观点”、提高“六种能力”、建立“七项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把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学校作为“大社会”范畴内的“小社会”,应努力建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也是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贯穿于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涵,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客观地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由革命到建设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当代社会的主题,也是和谐社会发展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人文关怀”更是作为一个新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党中央的报告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不仅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充分彰显出党中央的人本情怀。  相似文献   

8.
党和政府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严放深人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学校,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尽善尽美"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标准,它强调美和善的高度统一。儒家肯定审美和艺术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又有规定性,那就是美的标准一定要包含道德的因素,美的追求必须与善的目的相一致。当代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思想资源,有其现实基础和积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儒家美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同”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儒家构想的“和谐社会”,是源于“不同”之上的“致中和”,其精神实质是“和而不同”。这些思想精髓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和而不同”思想奠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儒家思想中,诚信被认为是一种道德价值、人格品质、社会秩序,在整个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今天,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时候,再来梳理儒家诚信思想的论述,仍可发现其在理解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中具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领导艺术,判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和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理论对当代中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最大的"公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自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这必须重视借鉴传统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中某些主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解读儒家思想中关于法律的主张和观点,以图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