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荒诞派戏剧,人们就会想到欧美的一些剧作家和作品,比如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但是中国的戏剧中也不乏优秀的荒诞派作品,其中包括电影和小剧场戏剧,它们产生于不同时期,却同属荒诞流派。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商业性小剧场话剧,它们打着小剧场戏剧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的城市青年观众尤其是白领阶层。诸如此类的小剧场戏剧都有比较成功的商业操作,但是从探索一种新的小剧场美学或者说解救戏剧危机的角度而言它们无所作为。本文将立足于21世纪初小剧场戏剧阵营里不再具有实验性的主导性商业化小剧场戏剧来说明中国大陆的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现象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小剧场戏剧,在戏剧危机以及探索新的美学的双重背景下,作为一支新鲜的力量,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给中国剧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将主要从80年代小剧场戏剧的兴起和蔓延两个方面来探索其作为一种和大剧场同步的新戏剧样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剧场戏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独立的概念,它是带有时代精神和特质的产物,一般是指相对传统的镜框舞台剧场(即大剧场)而言的一种小型室内剧场。在这种剧场中演出的戏剧在我国统称为小剧场戏剧,具有实验性、先锋性、探索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胡澜 《大学生》2014,(18):42-43
正要说东京有什么好玩儿的,有人会说美食、购物、动漫展,但要我说,那些都不算什么。东京是话剧爱好者的天堂,打开维基百科,搜索"小剧场"就会发现,在东京,有不少于60个小剧场。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我就是话剧的铁杆粉丝,从人艺到蜂巢,从林兆华到孟京辉,《恋爱的犀牛》里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专门去修了戏剧学。来到日本读研之后,我决定继续研究小剧场话剧,于是,我不是在剧场里,就是在去剧场的路上。借用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话:多看一些话剧,不枉来过东京。  相似文献   

6.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蒋亚男 《文教资料》2014,(17):49-50
中国的宫廷戏历史悠久,它伴随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而产生。宫廷戏的产生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学者对宫廷戏的研究较晚,自二十世纪起才相继发展起来。目前,对宫廷戏的研究尚不全面,基本集中在清代,其他各朝代宫廷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展现历朝历代宫廷戏的基本情形,梳理出宫廷戏的大致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他的戏剧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还直接渗透到他的表演实践中。布莱希特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给中国戏剧革新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戏中演说"在20世纪初的国内戏剧舞台出现,其产生除了受到时代境遇和外国演剧的双重影响,也蕴藏着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的历史沿革。本文通过对"戏中演说"产生原因的考察,重估了"戏中演说"对中国早期文明戏的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剧坛的两次回响,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使带有浓郁现代主义色彩的戏剧在中国风靡一时,而且促进了中国戏剧观的更新,促进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进程。“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既促使中国戏剧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又促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对话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彻底打破了中国话剧原有的美学体系,使话剧艺术从写实性的再现艺术向假定性的表现艺术转化,向中国戏剧传统回归,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古代寓言小说的产生与类型,中国古代寓言剧的产生、发展与特色及二者的共同性特征,作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娅 《快乐阅读》2012,(18):120-122
长期以来,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就已成为学术界以及诸多热爱戏剧影视表演的朋友们争论和研讨的话题。有很多人认为它们二者完全不能等同,或是一部分人只认可影视而摒弃了戏剧,还有的人认为舞台演员去演电影电视永远都是"虚假、夸张、造作"的,其实不然,大家的认为都较片面,它们除了"差异"还具有彼此的"结合点",两次获得男主角奥斯卡金像奖的达斯廷?霍夫曼说:"演员长期离开舞台,就会失去营养,在舞台上与观众活的交流,是演员的营养剂。"优秀的话剧表演"养育"了影视表演,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亲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也无须去割断它。因此就这个问题,本文我将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仁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戏剧影视这两种像姐妹一样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客家山歌早在唐代已经流行,而客家山歌剧则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方产生。以梅州客家山歌剧为具体分析对象,剖析其形成之要素,可认为客家山歌是其形成基础,唱山歌方式的转变是关键,戏剧运动是催化剂。这三个因素的具备,最终促成了客家山歌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作为近代中国首部国内执导、编剧、创作的小剧场音乐剧,对中国近代小剧场歌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周雪石教授在该剧的创作基础上进行编曲创作,在充分凸显原作的文学性与故事性的基础上又合理鉴了西方歌剧的所长之处。通过分析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征,探讨其对中国歌剧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869年到1875年,一种新的戏剧形式逐渐在秘鲁首都出现,只是当时还没有在利马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中国移民为其赋予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并让这个南美国家对它产生了兴趣。本文依托诸多出版于十九和二十世纪的利马报刊档案,以异质文化研究者对中国戏剧的阐释和误解为主体,针对中国传统戏剧在西语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给中国戏剧的发展输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在小剧场戏曲的跨文化改编历程中,文本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文本是文学性的体现。在中国本土戏曲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的过程中,文本展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也映照着在小剧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历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征。文章研究聚焦小剧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文本,从思想、叙事角度以及目前的改编困境三个角度出发,探寻在国外经典作品改编成小剧场戏曲时,所展现出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振兴戏剧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尤其是今年春天 ,从长安大剧院的重新接纳观众到芭蕾舞剧的红火京广两地文艺舞台 ,从小剧场演出场场爆满到当代先进人物孔繁森走上戏曲舞台 ,有力地证明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它作为真、善、美的载体正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学生这一社会中的特殊群体 ,如何指导他们了解、欣赏戏剧这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给学生的心灵插上自由的翅膀 ,在戏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所构成的真、善、美空间里自由翱翔呢 ?我总结了几点粗浅的指导学生学习戏剧的做法 ,供大家参考。诵读…  相似文献   

19.
各位"铜丝"坐好了!成长小剧场的贺岁大片马上就要开演了!嘻嘻!我也要看!是什么内容啊?内容嘛,先不透露!看完就知道了!早在去年十月我们就放出了预告片,总之是部大制作!这次的剧场可是分两次播出呢!这可是成长小剧场第一次放映连续剧啊!一定很精彩了,赶快抢占有利座位!咳咳,下面我宣布,成长小剧场贺岁大片《大脑的秘密》正式开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戏剧的美学特征作了概括的归结和论述。本文认为,在戏剧的审美特征中应含悬念美、剧情美、性格美、语言美等因素;而在中国的戏曲的审美特征中应含生活虚拟化、表演程式化、形式独特化、时空自由化、风格多样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