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劳动力资本化的标志。劳动力资本化有劳动力资本的内涵、劳动力资本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劳动力资本与马克思的劳动力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及承认劳动力资本化的意义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概念对现代商品的价值界定存在着误区,尤其是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否定,需要加以澄清,商品的文化价值是智能性劳动的创造,而非人力资本带来的利润,它的凝结过程和价值衡量手段是现代商品经济学的基本难题。智能性劳动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知识商品价值形成及量化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劳动力资本化的标志.劳动力资本化有劳动力资本的内涵、劳动力资本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劳动力资本与马克思的劳动力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及承认劳动力资本化的意义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传统政治经济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经济理论范畴,如劳动价值论、资本理论、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理论等都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界定。本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对以上概念进行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深入分析,以期解决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亟待理清的理论疑点。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按劳分配的具体依据和对象是由劳动者投入的不同性质的劳动决定的,劳动的资本性决定劳动者必然要参与新创造价值(v+m)中的m的分配;就资本化的劳动力而言,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资本分配,它是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金融流通和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也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剩余价值”还具有存在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看“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8.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是劳动力产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者领取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明晰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与资本两种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并用格兰杰检验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资本价格的扭曲对劳动力价格的扭曲有正向的影响,而劳动力价格的扭曲对资本价格的扭曲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关键在于控制资本要素价格的扭曲,以此改变我国价格扭曲的现状,提升我国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怎样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待和分析使用机器人条件下的价值和剩余价伍源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在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所谓机器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谬论的同时,以充分的论据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是我们今天分析和解剖现代资本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关键在于率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劳动的剩余劳动物化剩余价值,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得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指引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入当前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的争论焦点,以理清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前提和适用范围,指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途径在于深入认识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并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分析,论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以此来坚持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不仅是商品,而且成为资本。劳动力的资本化是指工人一方面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领取工资,另一方面,凭劳动力资本分享企业利润,这并不违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劳动创造价值就会存在并起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在价值创造上没有区别,只有社会属性上的区别。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应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还是资本商品、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人地位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阐明了如下思想:劳动力商品的实现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资本主义传统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而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表现了资本化的趋势;在劳动力简单商品关系下,劳动者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在劳动力资本关系下,劳动者在  相似文献   

17.
18.
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按劳分配也就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提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