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评改学生作文和阅卷时.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写人.叙事.状物或绘景时不着要领;要么写人没能写出人物的个性;要么叙事空洞.状物无形。绘景无神。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无味、空泛无趣,化腐朽为神奇,让作文的内容表现得具体生动.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2.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重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正确使用例证法会让文章彰显出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鲜明特点,从而给阅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但从作文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佳。所写的议论文要么材料显得堆砌,要么论证苍白无力;给人的感觉要么是观点+事例,要么是事例+结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空话和套话。有位专家在武汉看了一个班的统考作文,50篇文章惊人的一致:扫厕所,洞堵住了,经过思想斗争,“我”用手掏了出来;再看《假如我是班长》,作为一班之长,我将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那些为感动阅卷者,无人性的让美满家庭横遭“天灾人祸”:要么父母早逝,要么兄妹重病,要么自身残疾……如此步调一致、习以为常的说假话、唱高调、抒虚情着实让人哭笑…  相似文献   

4.
向明 《现代语文》2006,(2):98-99
反思一: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怎么样? 旧有的写作训练模式或其体系至今未曾得到大的突破,技巧理论派仍大行其道。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给人的感觉要么还是走老路,继续授之以鱼,要么就是提一些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要么觉得头脑空空、言之无物,要么东拼西凑、敷衍塞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  相似文献   

7.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要么言之无物,干瘪空洞;要么拖沓冗长,废话连篇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一系列的画面感作文指导训练课,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构建起"画面感"思维模式,高清晰地去写实,细致入微地去感悟,从而写出富有画面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有作文课,却无作文教学,还有的教师改作文,要么一改到底,马虎了事,要么让学生批改,缺少有效的升格指导。作文教学不但要在指导上下足功夫,还要在选择性的精批细改上动点脑筋,真正做到“精批”、“细改”,让一篇普通的作文有效升格为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0.
开学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在寒假中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应该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学生居然无事可写,要么矫揉造作,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要么照搬照抄,没有新意;要么记起流水账,搞起大串烧。课后,我问学生:"寒假中,你们做过一件你们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抒写自己的心曲,放飞自己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可是在实际中一说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学生的作文要么是缺钙幼儿化,要么是胡编乱造一副虚假面孔.笔者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作文往往不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让人读起来费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题目和内容不一致,要么是段落层次的设计方面混乱没有逻辑性,或者是标点的使用不合要求,以及书写混乱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有的教师虽然讲了,但是没有加强训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严格按照惯例去写作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否则永远写不好作文。本文就从遵循惯例写好作文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受:学生的作文要么故作成熟,要么虚情假意;要么空话连篇,要么照搬照抄……上述作文真情缺失的现状比比皆是,这对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如何才能写出真情的作文呢?本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化解这个难点,在作文的主题构想方面,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主题确立不好,一篇作文是不好写的,要么写出来的作文主题不深刻,让人感觉很浮,没有质量只有数量,要么写出来的作文,在前后的衔接方面,逻辑性不强,或者是选取的材料离主题太远,给人一种文不对题的感觉。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主题的确立,看到作文题目后,怎么样来审核题目中所体现的主题,或者是想到一个作文内容,如何确定主题,是文章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阳  谭长林 《考试周刊》2012,(76):46-46
中学生作文常常无从下笔,写出来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千篇一律,看着每一次同样的等第和评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让中学生走出困境,愿意写作,快乐写作呢?这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一部分小学生,面对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千篇一律,这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面对学生们对待作文的消极态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欲望,如何让他们面对作文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在一系列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中考中作文占有较高分值,不少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作文取得高分,片面训练并强调作文开头的新颖别致,行文谋篇布局的艺术与技巧,结尾点题立意的深远,等等。在这种模式化训练之下,作文开头要么抒情式,要么对比式,要么特写式,行文叙事侧重于惊、险、奇,结尾往往格式化,缺乏学生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形成千文一面、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社会上的写作培训班是专掏青年的腰包”,现在畅销的各式各样的作文大全,无疑也是赚取家长和学生的钱,对于作文恐怕帮助甚微。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感受是像吃中药一样,见效缓慢;很多学生对作文觉得无处下手,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言干瘪无味,怕作文。如何解决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难教和怕写的尴尬境地解放出来,让教者乐教,写者乐写。  相似文献   

20.
一谈到作文成功,有人总喜欢理解为要么见诸报刊,要么获奖。以此衡量,那便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事;而欲让多数学生获取作文成功的欢乐,则叹曰这不可能。持这种观点的人实质上是忽略了学生本不会作文,所谓“作文”,乃学生学写文章这一实际情况,无意中对多数学生作文的要求作了不切实际的拔高。不错,作文发表或获奖是成功,但这样的成功毕竟只能属于少数人,大多数学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因而,我们讲的成功,是指学生在原有作文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获取的某一方面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而受到的巨大鼓舞。一篇习作,不必要求面面俱佳;一字、一句或一段的精彩,教者都应视之为一种“成功”而加以褒奖。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