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际要求实现文化的双向平等交流。在跨文化翻译教学中重视本土化身份的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即本土文化身份重构符合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可以培养翻译人才的民族感情,提高翻译人才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理解和传播本土文化,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进程是文化冲突与融合、趋同与多样性并存的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它的实现基础是人员的交流;人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时,必然要遇到文化休克的问题.所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跨文化交流及其中的文化休克等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寻求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进程中教育变革的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教育变革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本土与全球的关系问题。文章分析了美、日两国教育在本土化进程中的不同心态,探讨了我国在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中渐进的本土化路径,指出我国教育变革应强化本土问题意识,要在与变革对象的关系中把握变革的方法,并以互动的观点看待变革理论与变革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廖建思 《海外英语》2012,(23):143-14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全球文化的到来,旅游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英文导游口译员,作为"文化的使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妥善地处理中英文导游口译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如今越发深入的全球化进程,我国古典文学的译介模式对于对外传播的含义愈发重要。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我国古典文学的小说基本上很难实现本土化的独特优势,所以,古典文学的译介模式必须要接受及时且全面的改变。我国古典文学想要实现"走出去"必须要大胆的进行本土化的策略,借助本土人力资源,并且结合外国文化系统当中的诸多影响因素。需要积极的和本土已有文化机构以及出版机构实现合作,择取正确译介模式,综合利用本土人力资源以及销售资源,令中国古典文学能够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武术的国际化,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而中国武术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整体,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就主要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并且,中国武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建立起第三文化,使两种异质文明在精神层次上达到最大可能的调适,最终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着全球文化层面的交流和发展,极大促使了双语节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双语播音在全球范围来看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媒体传播全球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单语播音主持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国人和外国人互相了解的现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文化层面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交流是双语播音主持发展的时代背景,适应时代大背景,立足全球视野努力提升双语主持人的能力素质是目前的紧要任务,具体的就是指双语播音主持人所具备的国际信息本土化和本土信息国际化能力。笔者重点分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双语播音素质能力和主持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15-116,119
正确对待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土文化教学是中国当代英语教育的迫切要求,通过实施双向文化交流,来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强势来袭,国家形象和国家旅游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旅游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为制定与完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必须立足于全球传播语境的国家形象战略高度,实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并贯彻落实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以解决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形象"和"自我东方化"等跨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在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本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本土化的过程中,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在英语教学领域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而在英语教学本土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的作用下,对于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本土化发展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土话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文化学习中,中国本土化内容严重缺失,导致学生不能用英语熟练表达本土文化内容。文章主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本土化与全球适应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