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郑厚健又打架了”,“老师,郑厚健又欺负女生了”。去年刚接手五年级时,时常听到这样的小报告。  相似文献   

2.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我的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刚刚踏上讲坛的我感动极了。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读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残酷的死神夺走了他的妈妈。泰迪因此变了:接受能力慢,反应迟钝。浑身脏兮兮的,乱发下是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理他。但一件小事却使他发生了变化。那是圣诞节,按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老师一件礼物。泰迪的礼物是旧报纸包着的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还有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这是他妈妈的遗物)让他想不到的是老师高兴地戴上了手镯,把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泰迪因此又一次完全变了。桀骜不驯的眼眸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因为老师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香水时,已经播下了爱与尊重的种子。  相似文献   

4.
张帆 《班主任》2009,(12):33-33
新接班,班委改选,原任班长小霓落选了。我发现,和我交流时,她的眼神中总带着一丝调侃甚至不屑。是因为落选心生不满,还是对我抱有成见,认为我偏袒部分学生?又或者仅仅是她的个性使然?作为班主任,我该怎样走近她,让她敞开心扉接纳我呢?我在心里琢磨着。  相似文献   

5.
关爱 尊重     
孙志宏 《课外阅读》2011,(6):128-129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耐心与爱心。教师是一个光辉的名字,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与梦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刚刚毕业接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并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尊重学生。而学生的天真与顽劣,又让我不知所措;面对种种期盼与猜疑的目光,令我无所遁形;我的肩上担负着一代人的成长,我理应努力。可是,孩童的顽着实让我茫然……  相似文献   

6.
精心地备课,充满感情地引导,满以为可以换来孩子们快乐的歌声,却不料无论怎么样,他们总也唱不好“时刻准备着”这一句。明知这一句是难点,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可是依然和多年来的经历一样!我终于“投降”了:《共产儿童团团歌》——我算你狠了!“反正本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实在太多,连教研员也说可以自行调整,唱不好就唱不好吧。”带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我放弃了对这首歌曲的继续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重阳 《教师博览》2008,(12):11-11
如果评选“三好学生”就意味着“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标签”的话,那么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至少有12年应该生活在煎熬、屈辱、痛苦和自责中。因为,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除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过一两朵小红花,我在德、智、体三方面都不怎么出类拔萃,始终与“三好学生”无缘。  相似文献   

8.
人世间,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但有时爱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小姑娘看见一只蛾奋力要破茧而出,小姑娘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了,那只蛾死了。小姑娘的父亲告诉她:“蛾在茧中的奋斗可以使它的翅膀增加力气,但你把茧划破后,就剥夺了它锻炼的机会,它也就无法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关于邮票的故事—— 在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一后,我随口告诉孩子们我是集邮爱好,我会把自己的集邮册带给他们看。孩子们异常兴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凯 《生活教育》2011,(4):55-55
一位年轻的妇女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梨树。当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子的时候,便招引了许多四邻的孩子艳羡的目光。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女人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们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就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山东教育》2014,(1):106-106
那天,我刚上完三年级音乐课向办公室走着。突然有两个一年级的孩子跑过来说:“陈老师,下一节是我们班的音乐课,能先让我俩上台表演吗?”看看她们那充满期待的稚嫩的小脸,让我想起了周二给他们上的第一堂音乐课——《你的名字叫什么?》。  相似文献   

12.
岩石 《教育文汇》2012,(6):43-43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作文课。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我的嗜好》。 他拍拍讲桌,大声地宣布:“同学们,作文明早交给我,放学!” 我回到家,草草地用过午饭,便伏在桌上写起来。  相似文献   

13.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店里货色不多,顾客冷落。按照当时普通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都关门了。一天夜里,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一会,结果又来了几名顾客。  相似文献   

15.
邓鹏 《小学生》2006,(7):I0002-I0003
“假日几时有,无奈问青天。不知假期当中,作业有几篇。我欲一题不做,又恐校规太严,假日不胜烦。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不应有偏,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七情六欲,学有高低深浅,此事两难全。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  相似文献   

16.
“刘洋,你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看着同学们陆续离开的身影,我注意到刘洋的课堂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差一道题了。”刘洋抬起头有点紧张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智力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很有“韧劲”的学生。“不会做吗?我给你讲讲。”看看时间已近12点.我不禁有些着急。“老师,我就要想起来了,您再等等行  相似文献   

17.
18.
罗从政 《良师》2010,(10):53-53
奥托·瓦拉赫上大学时选择的是文学专业,他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勤奋、用功。第一个学期结束时,老师给了他这样的评语: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谨、死板。  相似文献   

19.
蓝雨 《现代语文》2005,(8):17-17
“独处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不由使人想起来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爱热闹,我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或许,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时,才会思索,追求、创造。既然独处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就且受用这无边的世间之美吧!  相似文献   

20.
杨聪 《班主任》2006,(9):37-38
开学第二周的一天早上,组长倩倩跑来告诉我小兵没做作业.我让她把小兵叫到了办公室. "你没做作业?"我轻声地问. 他沉默着. 我又问了一句,他还是一言不发.抿着嘴唇,低垂着眼帘.我说:"你要是真的没做,那总有个理由吧,比如不会做,不想做,或者作业太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