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了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了第三们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给它39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怀想天空》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道烟台市2002年3月高三诊断性测试作文题: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家风、民风、文风、抢购风、吃喝风、攀比风……生活中的风真可谓举不胜举。有人追风,有人随风,有人项风,有人煽风……人们对“风”的态度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4.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有一篇考场佳作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同。请欣赏:  相似文献   

5.
钟青 《课外阅读》2007,(10):44-45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怀想天空》。反复读了三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最早的评价高了18分。  相似文献   

6.
1991年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非常别致的作文题——想象作文。这道十五分题的要求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凭想象写作文,用二百字左右将想象的一个画面描述出来。有一篇作文获得优秀,名叫《磨盘》:  相似文献   

7.
聂欣华 《现代语文》2008,(11):156-157
高考作文在语文总分中所占的份量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夏日酷暑,考生的作文如何能以独特的个性从数十万份试卷中跳跃出来,“闪亮”着阅卷老师的眼睛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年来在全国各省高考中获得满分的优秀作文来看,或思想深厚,或语言精美,或形式独特,或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篇被打捞起来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初评为36分(及格分),二评为42分,三评为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反复阅读后“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比初评高出18分。同一篇应试作文,判分出入如此之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何教授认为: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的考场作,这篇作被阅卷老师判为“0”分。“0”分卷一出,引来了争议。有人同意该卷打“0”分,理由是作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也有人认为,该作不该打“0”分,理由是作虽然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但写的是真情。对这些争议,笔不敢妄加评论,但却引发了自己对作如何表达真情的一些思考:作应有怎样的真情?  相似文献   

10.
《中文自修》2006,(9):49-53
愿景,谈意气,倾我一生来读海,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的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某重点中学在期末考试中,发现了一篇“优秀”作文,老师加以认真点评后准备推荐给学生作为范文。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世上万物各各不同,西方有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中学生的作干篇一律、干人一面、众口一词呢?据报载:有一年高考考《圆的想像物》,江苏省竟有3万考生雷同地把圆想像成太阳,阅卷老师每天都被上百个太阳“炙烤”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丧气令人可悲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3.
这篇考力避陈俗,选材较新,立意好,语言流畅,语意看似平平淡淡,却字字询问,渗透着真切的情意,结构完整,叙事不紧不幔,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却十分令人耐读。行过渡自然顺畅,详略得体,首尾照应。此外,考生书写清楚工整,字体匀称清秀刚劲,受到阅卷老师一致好评。加2分。此获满分(40分)。  相似文献   

14.
不管哪个省份,每年高考总有一批优秀作文,它们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它们凭什么获得高分,靠什么获得满分?它们到底“优”在何处,“秀”在何方?  相似文献   

15.
16.
众所周知,中考作文的优劣对中考成绩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合近年来中考优秀作文及本人参加福州市中考阅卷、命题的经历看来,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在内容方面必须要做到选材新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8.
何谓“另类”?辞书的解释是:原指非人类;现多指有个性、有特点、反传统的人或事物。“与众不同”“非常特殊”是其主要特征。中学生作,尤其是高考中的“另类”作,因其非正统、不符合主流意识、不符合大多数阅卷老师的常规思路,极少被看好,绝大多数都得分低,个别的甚至于被评为0分。  相似文献   

19.
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愈临近考期,愈喜欢揣摩或者从老师那儿打探阅卷老师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像“标新立异二月花”,就是说文章要如同初春二月的花朵那样,在万木复苏、百花含苞的时候便凌寒开放,这样的花自然惹人注目,这样的文章也会熠熠生辉。所以中考作文切忌尾随人后,应力求运用扩散思维、变向思维,选取最新最佳的人题角度,从而彰显智慧、才华,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