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有“嗜墨才俊”美誉的著名手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田伯平这样形容他:“气若幽兰,儒将风范。”原武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箱这样描绘他:“韩潮苏海竞风流,涛急浪险不言愁;忠心为国育桃李,诚善仁义多福寿。”熟知他的人这样评价他:“文质彬彬但精明干练,气定神闲却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2.
曲风亮 《山东教育》2008,(11):11-13
享有“嗜墨才俊”美誉的著名手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田伯平这样形容他:“气若幽兰,儒将风范。”原武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箱这样描绘他:“韩潮苏海竞风流,涛急浪险不言愁;忠心为国育桃李,诚善仁义多福寿。”熟知他的人这样评价他:“文质彬彬但精明干练,气定神闲却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3.
“三个世界”理论,为“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对立提供了描写框架,拟从组彤、释义、传息三个角度,较全面地阐释了两句式的对立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个响当当的工会主席”,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工会主席这样评价他;“一个了不起的工会主席”,湖北省教育工会的领导由衷地称道他;“一个教师都愿意与他说真话、讲实话、谈心里话的平民主席”,丹江口市的教师们这样描述他。  相似文献   

5.
甘小美 《课外阅读》2010,(10):147-148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这样要求:“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写作”这样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建议:“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退”即“后退”,“进”即“前进”。“退”中如何能“进”呢?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去求职,竟处处碰壁,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他收起了所有文凭,以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结果被一家公司聘为录入员。渐渐地,老板发现,他能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于是他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提升他为主管;后来老板发现他比一般人优秀得多,并能设计程序,于是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书;再后来老板认为他的才能不止这些,于是他亮出了博士证书,最后他成为公司的副经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退”为“进”,在“退”中求“进”,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哪些问题已理解掌握,有哪些问题还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刻。这样,在讲解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我把他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再以不同的提问方法指导阅读。在教学中,如遇到比较浅显的问题,如“他是怎么说的”、“他是怎么做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叙述的”等,则有意让一般学生来回答,如答得好,也可适当再提出稍难点的问题,如“他为什么这样说”、“他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叙述”等,让他继续回答,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  相似文献   

8.
一、幼儿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教育工作通常存在着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成为这样”、“使他这样”的意图和教育目的。可以认为,教育有“将来希望他们成为这样的人”的长期的、总体的目的,也有为实现这一长期目的的短期的、个别的目  相似文献   

9.
体恤儿子     
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老作者,他曾经为我刊写的“我开始告诉儿子”一文,获得浙江省期刊评奖优秀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次他在百忙的创作中又为我们写下了“体恤儿子”这样充满深沉父爱的文章,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在心灵深处,也这样的体恤孩子呢?  相似文献   

10.
二、漫画略赏 也许是房里太暗了,也许是太孤独、太憋闷、太苦恼了,于是,他奋力打开窗户,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头也随着窗户“啪”的一声打开了,他彻底“开窍”了。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辽阔,空气是这样的清新,景象是这样的美好。真是“别有洞天在人间”。万道金光是刚刚跃离地平线的太阳射出的,也好像是从他的头颅射出的,成了他那飞扬的神思、激越的情感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他,这样理解孙悟空;他,这样戏说《西游记》。他,诙谐里暗藏犀利;他,调侃中蕴涵道理。他不当乖宝宝,偏偏“坏”得有新意,带着“我的青春我作主”的自信笑容,张扬着年少的“小叛逆”。请看吴有同学的个性新篇——反观《西游记》!  相似文献   

12.
商友敬先生说自己“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爱交友”。在朋友们的印象里,他也确实是这样的“四爱”之人。其核心是“爱读书”。他是一个有着传统气息的现代读书人。这是他的人生之路。也是他为师之道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写克隆术,写出来的想法让我很震惊。有一个同学说,他要克隆三个“我”。用一个“我”去招架老师各种各样的作业,这样他就不怕晚上作业做不完了;用一个“我”去听老师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样他就不会难受了;用一个“我”去听妈妈念不完的魔咒,这样妈妈再絮絮叨叨干扰  相似文献   

14.
在报刊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以校为家,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在他的时间表上,从未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他“永远忙得不可开交,有时  相似文献   

15.
一天,小金猴来到造字王国.见到一个造字能手,大伙儿都叫他“象形爷爷”。为什么这样叫他?因为他一生喜欢用描画实物形状的方法造字。他造的“山”( )呀,“水”( )呀.这样的一类字。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6.
《水浒》里面有许多诗词韵语,都是作者用来宣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为他歌颂投降主义路线服务的。其中有些“重要”作品,是作者安排给他的主人公宋江“亲自”写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宋江写的诗词,正是他为了瓦解梁山农民政权所作的舆论工作。这些诗词,不外三个内容:一是抒发他的地主阶级野心家希冀青云直上,“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志气”;达不到这一点时宣泄出来的当然就是怨气;二是反对晁盖聚众起义的革命路线,鼓吹忠君报国,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三是向封  相似文献   

17.
珍视现在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西方哲学家无意间在古罗马城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哲学家问他为何两副面孔。他回答说: “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察看过去,以记取教训;一面瞻望未  相似文献   

18.
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这样的旷世奇才并不是“天才加刻苦”这样惯常的公式所能概括的。俄罗斯文学史在记载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给予了他诸多的桂冠。譬如,“俄罗斯诗坛的太阳”、“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俄罗斯文学之父”等等。俄罗斯莫斯科城的广场上耸立着普希金的塑像。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某副教授为了使他的孙子对学英语发生兴趣,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他先教“桔子”一词,然后开始教“一瓣”、“二瓣”等数量词,孩子会说“一瓣桔子”,他马上就给孩子一瓣;会说“二瓣桔子”,给二瓣;会说“五瓣桔子”,给五瓣……这位副教授觉得这样的方法很管用,并美其名曰:“精神鼓励与物质刺激相结合。”这件事并非我杜撰。对还不懂事的幼儿,能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刺激吗? 我想:答案当然应该是否定的。要孩子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把“阿Q”读成“阿鬼”…… 鲁迅为什么要给《阿Q正传》的主人公取名叫“阿Q”呢?其第一章《序》里是这样解释的:阿Q不仅失掉了他与生俱来的姓,而且也搞不清楚他的名到底是叫“阿桂”还是“阿贵”,因为“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所以“只好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